体格检查时,常常会抽血,然后进行血液检查,这是因为人体存在很多健康问题,都可以从血液中查出。血液检查项目主要包括血常规、血脂等指标。此外,为了更好的确定病人的身体健康,体检者还要注意空肚抽血,另外在体检前要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一、血液检查项目:
1、常规血液
血液常规检查的专业名称是“血球计数检查(CBC)”,主要包括:红血球(携氧量)、白细胞(抗感染状况)和血小板(凝血功能)。一般来说,成年男性的正常红血球范围是(4.0~5.5)×10^12/L。贫血指数偏低则是贫血的表现,治疗不及时会导致心律失常等更严重的问题。
推荐:贫血患者早餐前半小时喝一杯橙汁或维生素C,补铁效果更好。维生素B12或叶酸的补充也可以帮助缓解贫血。
2、血脂
空腹血脂水平可以反映心血管的健康状况。正常情况下,高密度脂蛋白(HDL,好胆固醇)应为45~50毫克/分升;低密度脂蛋白(LDL,坏胆固醇)低于130毫克/分升;甘油三酯应低于150。心脏病、家族心脏病史、高血压和吸烟的人群,LDL水平应低于100毫克/分升。
推荐:如果高蛋白含量偏低,不妨在酸奶中加入核桃粉。调查发现这能使HDL提高9%。甘油三酯偏高的人应该少吃淀粉、面包、油条等高碳水化合物食品。LDL偏高的人积极锻炼可以减少一半的心脏病死亡的风险。
二、空腹进行血液检查:
以正常人空腹血量测得的正常血值,经统计处理后,对血液检验的各项正常值进行统计处理。因此各检验结果都有一个正常范围。
空腹血是指在早上不进食之前,距前餐大约12-14个小时的静脉血。因饭后12-14小时胃肠的消化和吸收活动已基本完成,故血液中的各种生化成分比较稳定稳定。这时测量到的各种数值可以比较真实地反映机体的生化变化,进而对疾病的诊断有帮助。另外,如果在进食后采血,则因食物的影响而无法对检验结果作出判断,这是由于以下两个原因造成的。
1、吃完饭,由于消化系统的消化和吸收,血液中的糖、蛋白质、脂肪和各种无机离子等生化成分都出现暂时性的变化,因此,用这种血液标本所测到的各项结果,一方面不能反映机体的真实情况,另一方面无法与空腹的正常值进行比较。
2、无血时血清呈淡黄色,清澈透明。餐后取血其血清常微混入,或在血块上方有灰白色块状,从而影响生化检查结果。
三、抽血前要注意什么?
1、空腹血液的采集时间:空腹血,通常指早上不吃饭,距前一餐大约8-12小时的血液。在进食后,血液中多种物质成分都会出现暂时性的变化,不能反映机体的真实状况。通常上午采集空腹血,特殊情况下也可在清淡饮食后6小时内采集。验血脂前两周要保持平时的饮食习惯,餐后12小时要采血。
2、采血前运动不宜过多运动:一类运动是静态的,即持续时间不长,但强度较高,如举重、抛球等,利用肌肉储存的能量进行,对运动结果影响不大。二是动态性,即持续时间长,动作强度不大,如长跑、游泳、自行车比赛等,需要大量的热量才能维持,对化验结果影响很大,在化验前2天要尽量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