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医药市场上,活跃着这么一批人。不但掌握着一定的品种资源,而且还控制着一些医院渠道,有的甚至还有广泛的政府背景。他们中间的大部分人脱胎于那些较早做医院销售的医药代表,大多数具有较高的专业知识和文化素养。在某一个城市,代理一家或几家药厂的品种,做几家或十几家医院的临床促销,或做当地的OTC市场,与医院、连锁的各个层面及商业公司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买卖做得有声有色,活的有滋有味有头有面。

他们困惑了,走了十几年的路突然间不通了,那种轻车熟路的营销模式不灵了。怎么办?自行退出药品市场这个熟悉的舞台,那是他们不愿意走的。当然也由不得他们的选择,因为规范药品市场是政府倡导的大趋势。推荐阅读:医药保健品销售,市场有淡季,工作无淡季!
这种中国特有的现象,几乎在每个城市里都客观存在。近来,他们似乎看到了危机,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推行,公立医院的改革,全国各省市“两票制”政策的逐步落实,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他们的运作模式。他们手中掌握的品种,如今不是哪家医院都可以用,也不是哪家医药公司都可以配送的,原先走票的公司如今失去了存在的土壤和根基,而那些正规的公司又不允许他们那样操作。加上各省市“两票制”的推广和实施,彻底将他们推进了销售的死胡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