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合胞病毒”并不是什么新的呼吸道疾病,今年夏季就已出现过一次反季节流行。合胞病毒是一种RNA病毒,通过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或经污染的手和物体表面传播,病人感染后多出现上呼吸道症状。该病毒潜伏期通常为2-8天,向体外排毒可以持续1-3周。早期感染大部分局限于上呼吸道,表现为鼻塞、流涕、咳嗽和声音嘶哑等上呼吸道症状。儿童感染合胞病毒后的典型病症是发烧、咳嗽、鼻塞、流涕。大多数患者症状会在1-2周内自行消失,少部分可以发展为下呼吸道感染(即毛细支气管炎或肺炎),多见于低龄婴幼儿,临床症状包括咳嗽和喘息。
北京儿童医院顺义妇儿医院疾控科副主任医师唐智超介绍,呼吸道合胞病毒是世界范围内引起5岁以下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最重要的病毒病原。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是造成婴幼儿病毒性呼吸道感染住院的首要因素,严重危害儿童健康,尤其对早产儿、患有先天性心脏病或原发性免疫缺陷的婴幼儿造成的危害更大。
“合胞病毒感染是导致1岁以下婴幼儿肺内感染住院的第一原因,95%的儿童在2岁前都可能感染过合胞病毒。在高流行季节,有80%以上婴幼儿的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是合胞病毒感染引起的。”11月4日,针对近期流行的婴幼儿肺部感染问题,广东省妇幼保健院新生儿呼吸专科主任医师高薇薇在接受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采访时表示,合胞病毒的传染性约是流感的2.5倍,如果儿童在0~1岁这一阶段出现合胞病毒严重感染,可能对其肺功能影响比较严重,甚至持续比较长的时间。
目前我国尚无上市的合胞病毒疫苗和特效治疗药。合胞病毒可以重复感染,也易发生家庭传播,在暂无疫苗和有效药物的情况下,应通过加强个人防护等措施预防感染。在合胞病毒流行季节,尽量避免去人群聚集场所;外出时规范佩戴口罩,打喷嚏时注意遮挡;注意手卫生,不乱摸,勤洗手;在医疗机构就诊要做好个人防护,防止院内交叉感染。
另据新华社23日报道,近日,一些医院接诊的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患儿增加,其中以5岁以下的儿童为主。专家提醒,冬季是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的高发季,如果婴幼儿出现持续咳嗽、发热、喘息、呼吸困难等症状,应及时就诊。
湖南省人民医院儿科主任医师曾赛珍介绍,目前,临床上还没有针对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者的特异抗病毒药物,患儿的治疗以对症治疗为主。轻症患儿可以居家休息,但如果患儿出现持续咳嗽、呼吸急促和呼吸困难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治疗。
北京市疾控中心表示,流感、腺病毒、合胞病毒排名儿童呼吸道传染病前三。据央视新闻22日报道,从北京市疾控中心了解到,目前北京市已进入呼吸道传染病高发季节,呈现多种病原体共同流行的态势。流感处于流行期,发病人数呈快速上升趋势。提示市民做好个人防护、积极接种疫苗,构建好免疫屏障。专家介绍,监测显示目前北京市肺炎支原体的流行强度已下降至儿童呼吸道传染病第四位,排名前三位的为流感、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北京市全人群呼吸道传染病报告病例数居前三的依次为:流感、鼻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