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蝙蝠(最大的病毒库)
蝙蝠是多种人畜共患病毒的天然宿主,据了解,蝙蝠是最大的病毒库之一,科学家已在近200种蝙蝠身上发现超过4100种病毒,其中冠状病毒超过500多种。蝙蝠不仅携带冠状病毒,还携带马尔堡病毒、埃博拉病毒、MERS病毒、SARS病毒、亨德拉病毒等比较知名的病毒。蝙蝠作为对人类有极大危害的病毒载体,一般可以通过果子狸、竹鼠等中间宿主把病毒传播到人类身上,所以食用野味有危险。
2老鼠(鼠疫/出血热/斑疹伤寒病毒)
老鼠是很多疾病的贮存宿主或媒介,已知老鼠对人类传播的疾病有鼠疫、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斑疹伤寒、蜱性回归热等57种。老鼠是哺乳动物中繁殖最快、生存能力很强的动物,无论室内、野外都可以看到它们的足迹,常出没于下水道、厕所、厨房及其他带菌场所等等,经由鼠脚、体毛及胃携带物来传播病原菌。
3蚊子(西尼罗病毒/黄热病毒)
蚊子是最重要的医学昆虫类群,同时也是携带病毒最多的动物之一。通常,蚊子先吸食一些携带病毒的动物,然后人类会因被蚊子叮咬而感染病毒。根据中科院武汉病毒所虫媒病毒媒介控制学科组夏菡介绍,已发现蚊虫携带和传播的病毒有300余种,其中近100种可以引起人、畜疾病,有些甚至致死,如裂谷热、病毒性脑炎、登革出血热等,传播的烈性病毒让“蚊子比子弹更可怕”。据了解,就连西尼罗热、黄热病等都是通过伊蚊叮咬传播的急性传染病,每年都有200多万人死于因为蚊子传播的疟疾而死亡。所以平常一定要做好蚊子的预防工作,尤其是户外,一定要备好驱蚊神器。
4蜱虫(汉坦病毒/出血热病毒)
蜱虫又叫壁虱、扁虱、狗豆子,是许多种脊椎动物体表的暂时性寄生虫,是一些人兽共患病的传播媒介和贮存宿主。已知的汉坦病毒、出血热病、森林脑炎、回归热等疾病是经由蜱媒传播的急性传染病。蜱常附着在人体的头皮、腰部、腋窝、腹股沟及脚踝下方等部位,如出现发热、叮咬部位发炎破溃及红斑等症状,要及时就诊。温馨提示:由于蜱虫主要栖息在草地、树林中,因此外出游玩时最好在暴露的皮肤上喷涂驱蚊液,尽量避免在野外长时间坐卧。
5果子狸(SARS病毒)
果子狸携带什么病毒?果子狸又称花面狸,携带狂犬病毒,是SARS病毒感染的中间宿主。果子狸容易成为多种病毒传播的中间宿主,携带多种寄生虫,比如旋毛虫、弓形虫、斯氏狸殖吸虫等,这些寄生虫会损伤肺部及中枢神经等。另外,果子狸以鼠类为食物,人类食用果子狸可能会因此感染鼠疫或者感染老鼠中携带的病毒。在《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中,果子狸被列入其中,成为濒危保护野生动物,不猎杀、不交易、不贪嘴,这既是对自己的保护,也是对地球生态的保护。
6穿山甲(新型冠状病毒)
穿山甲是哺乳动物,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禁止私人捕杀和食用。据统计,穿山甲携带34个属体内寄生虫和致病菌,捕捉、宰杀和食用均可能导致病原体或寄生虫感染人体,引发疾病。根据华南农业大学官方网站发布的消息,穿山甲为新型冠状病毒潜在中间宿主。此外,穿山甲还携带蜱虫,蜱虫会传播回归热、出血热等疾病。
7浣熊(狂犬病毒)
浣熊为中等体型食肉目动物,喜欢生活在潮湿的林地。浣熊是主要的狂犬病毒携带者,还携带鼠疫、多种寄生虫,包括蛔虫、钩虫、浣熊贝蛔虫等,这些寄生虫病毒会传传染给人类和家畜,会对肠胃造成损伤。在浣熊的粪便中,存在可以导致肾衰竭、脑膜炎的钩端螺旋体病,还有能钻进人大脑和眼。
8旱獭(鼠疫)
旱獭,常称为土拨鼠,是多种寄生虫和疾病的携带者,比如微丝蚴会寄生于淋巴结、淋巴管、心脏及大血管,然后产卵。旱獭是鼠疫的主要储存寄主之一,能耐受而长期保存鼠疫病菌,鼠疫是一种烈性的传染病,它最主要的传播途径,是老鼠身上的跳蚤通过叮咬老鼠,让鼠疫耶尔森菌在老鼠之间相互传播。
9非洲绿猴(艾滋病病毒)
艾滋病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的传染病,研究认为艾滋病病毒源于非洲地区。由于在非洲人有吃猴肉的习惯,经常对丛林野生猴子、猩猩等狩猎食用,被非洲绿猴身上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所感染,后扩散到世界各地。HIV主要破坏人体的免疫系统,使机体逐渐丧失防卫能力而不能抵抗外界的各种病原体,因此极易感染一般健康人所不易患的感染性疾病和肿瘤,最终导致死亡。
10刺猬(沙门氏菌)
刺猬体内携带多种寄生虫,比如裂头蚴、芽囊原虫等,这些寄生虫会损伤眼睛、皮下组织、大脑和肠道等器官。据了解,未经检疫的刺猬身上容易携带沙门氏菌,由沙门氏菌引起的食物中毒,会导致胃肠炎等疾病,主要症状为恶心、呕吐、腹痛、头痛、畏寒、腹泻等。在细菌性食物中毒中,沙门氏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名列榜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