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迟退休来了,只有年轻人"做牺牲",这是在精准打击8090后?对于养老金不足的危机,在中年人和年轻人以“延迟退休”作出牺牲的同时,拿退休金的老人、体制内退休人员和政府这三大主体也应该站出来“共赴危机”“共襄盛举”。
最近,中信证券一份关于“延迟退休”的研报令举国沸反盈天。
研报声称,渐进式延迟退休方案或于2023年公布,并于2025年正式实施,到2055年前后实现65岁男女同龄退休。

这份研报唯一的信息增量在于“2023年”。延迟退休被作为“狼来了”传了好几年,按说公众和市场应该早已有了心理准备,但一旦“终于来了”,哪怕说法未必靠谱,还是一夕举国震惊。
01
延迟退休精准打击的是中年人和年轻人。尤其是二三十岁的年轻人,他们注定是“65岁男女同龄退休”的第一批实践者。
这几天,你只要打开社交媒体,都可以看到年轻人的各种抱怨与口诛笔伐:“80后90后到底得罪谁啊,要被这么整?”“35岁就找不到工作了,要喝30年西北风么?”……
说得都很有道理,所以呢?
在延迟退休这个问题上,尽管“代际”“性别”“地域”,尤其是“编制”这些方面都存在着这样那样的不公,但一个最核心的问题是:养老金正面临着见底的危机。有一种存在争议的说法是,中国养老金结余在2035年将耗尽。
“养老金即将耗尽”是一个硬约束,讨论延迟退休,必须在这个前提下进行才有实际意义。
如何对养老金开源节流,无非就如下五个主要选项:
a、全面降低养老金现行发放水平,多拿多降,少拿少降
b、鼓励生育,增多未来养老金的缴纳人口
c、公共财政和国企利润加大向养老金输血
d、大幅通胀
e、延迟退休
选项a,你觉得有现实操作性么,多拿多降只有理论探讨价值,多拿的人是规则制定者,而少拿的人也都盼着每年那几个点的增幅。
选项b,你愿意生么,都愿意生那还讨论个啥?
选项c,财政也不富裕啊,谁救谁啊,而国企那点利润我看你还是别当真了。
选项d,没办法的时候当然也只有这么干,但这个可比延迟退休引发的民怨就更大了。
看起来,也就是“延迟退休”最有可操作性了。
不然呢?年轻就是你的软肋啊。
02
延迟退休势所难免,但也会引发很多事与愿违的“次生损害”。
延迟退休的一大背景是:没人生娃了。
从某种冰冷的经济理性逻辑出发:既然年轻人不愿意生娃,那就延迟退休呗。年轻人的自由选择在于:你可以在两杯“毒药”中,自由地选择一杯。
但对于社会和政府而言,同样存在一个冰冷的逻辑:延迟退休很可能进一步下压生育率。甚至逐渐形成某种负面循环:生育率越低,退休越晚;退休越晚,生育率更低……
就中国现实语境而言,这一点都没有夸张。
举个例子。按照现行政策,女性是55岁退休,在中国普遍双职工的状况下,55岁退休的奶奶和外婆实际上是年轻人生娃的最强有力保障,当然,60岁的退休的爷爷和外公虽然大多“废柴”,但多少也能帮点忙。
如果男女65岁同龄退休,特别是潜在的奶奶和外婆迟退休了整整十年,那谁给想生娃的年轻人带娃?就说65岁退休了,这多上十年班带来的体力衰减,还带得动娃么;当然,她们仍然可以提前退休,但在尚拿不到退休金的情况下,在经济上如何帮助儿女分担育儿压力?
这对已经走低的生育率而言,是某种意义上的毁灭性打击吧?
当然,有人会说,反正年轻人无论如何也不想生娃了,何必操心这事?
但总有些人还想生娃,延迟退休对这批“响应国家鼓励生育政策”的人而言,不是一种真正的劝退么?给人家一月500元的生育补助金,然后让本可以带娃的爹妈继续上班,这种鼓励生育你觉得可笑么?
对国外而言,因为老人参与带娃的比率远没有中国高,所以没有成为一个社会问题,但在中国的语境下,这件事对生育率有多大冲击力,不需要专家帮你想也可以想明白吧。
除此之外,延迟退休,还有可能进一步降低年轻人的“未来经济展望”,这对生育率而言同样是负面的。
更不公平的是那些已经生娃或刚刚生娃的年轻人。人家也生了,该尽的“所谓社会责任”也尽了,最后,不也还是要延迟退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