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0日,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沈成兴指出,国外研究显示,新冠患者中心肌炎的发病率在2‰~4‰。绝大部分心肌炎都可以自愈,重症率极低,且早期治疗效果也很好,反而应警惕“心肌炎恐惧症”,导致新冠症状加重。
沈成兴说,近期其所在心内科每日门诊量在三四百人,其中一半左右患者都是新冠感染后寻求检查排除心肌炎的,“可以说99%都可以排除,这个比例我觉得还是蛮令人欣慰的。”12月以来,在他接诊的新冠患者中,有四例确诊心肌炎,大部分症状轻微,主要表现为心动过速,一例重症病人也已康复出院。
病毒性心肌炎并非疫情期间突然出现的特殊病症,大可不必惊慌失措。紧张焦虑、睡眠欠佳、疼痛等,也会导致心动过速,这些都不能算心肌炎。
新冠病毒能引发心肌炎?严重者还会心力衰竭?尤其是青壮年感染之后需要格外关注心肌炎?近日,“新冠相关心肌炎”引发了大众的特别关注。

心肌炎是感染新冠病毒后特有的危急重症?
人体任何组织脏器均有可能发生炎症,心肌也概莫能外。各种病原菌感染均有可能引发心肌组织的炎症反应。由于病毒感染所致的即为“病毒性心肌炎”。
几乎所有的人类病毒感染均可累及心脏引发心肌炎,像日常生活中导致我们感冒或者腹泻的柯萨奇B组病毒、腺病毒等,是较为常见的病毒性心肌炎的致病病原体。
病毒性心肌炎可发生于各个年龄段,主要好发于儿童、青少年及40岁以下的成年人,因此,“新冠相关心肌炎”好发于青壮年,也是符合这类疾病的客观规律的,并非疫情期间突然出现的特殊病症,大可不必惊慌失措。
哪些情况提示可能发生了“新冠相关心肌炎”?
一般来说,新冠病毒感染常常伴随发热、全身酸痛、咽痛、咳嗽等。如在这些症状之外,新发胸闷、心前区隐痛、心悸、乏力、恶心、头晕等不适,病人自己能够察觉心跳加快或者明显变慢,以及由于出现房早、室早等心律失常而导致的心跳不规则以及心悸感时,需警惕是否伴发了“新冠相关心肌炎”。
由于病毒感染波及心脏的范围可大可小,因此病人出现的不适症状,取决于病变的广泛程度与具体部位,不用盲目比较,过分担心。要知道,绝大多数病毒性心肌炎都是相对轻微的,重症病毒性心肌炎、遗留明显后遗症或者进展为心力衰竭、需植入永久型心脏起搏器乃至猝死者毕竟是极少数。
中招之后心跳快就是“新冠相关心肌炎”?
未必。
感染新冠病毒之后,病人往往体温升高,而体温升高之后往往伴发心跳加快。正常成人的心率正常值范围是60-100次/分钟,因此,不超过100次的心跳其实都还是正常的。即便稍微超出每分钟100次,也是可以继续观察的,随着体温回落,心率也会自动降下来。
此外,紧张焦虑、睡眠欠佳、疼痛等,也会导致心动过速,这些都不能算心肌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