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症状
坏血病临床也称为维生素C缺乏症,是一种由于长期缺乏维生素C所引起的营养缺乏症,其皮肤损害可表现为表面皮肤干燥,四肢伸侧和股部有毛囊角化性丘疹,伴有角栓及毛囊性紫癜;局部皮肤受压和撞击后易发生带状或片状瘀点及瘀斑,严重者可出现皮下组织、肌肉、关节、腱鞘和骨膜下瘀血或血肿。
除此之外,患者还可出现牙龈肿胀、出血,并可因牙龈及牙齿槽坏死而致牙齿松动、脱落;部分患者还可出现鼻出血、血尿、月经过多等症状。
病因
摄入不足:食物中缺乏新鲜蔬菜和水果,或食物加工不当致维生素C破坏过多;母乳膳食长期缺乏维生素C,或以牛奶、单纯谷类食物长期人工喂养儿,而未及时添加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易出现维生素C缺乏。
需要量和消耗量增加:生长发育快,患感染等慢性消耗性疾病、严重创伤等需要量或消耗量增加,如摄入不足易出现缺乏。
吸收利用障碍:慢性消化功能紊乱、长期腹泻等可致吸收减少。
药物影响:肾上腺皮质激素、降钙素、阿司匹林、雌激素等药物可影响维生素C的代谢,出现维生素C缺乏。
治疗
坏血病患者需遵医嘱大剂量口服维生素C片治疗,症状严重可改为静脉注射;同时在日常生活中,供给含维生素C丰富的水果或蔬菜,如橘汁、西红柿汁等;并治疗其他营养缺乏症及感染。
当患者发生骨骼病变应对症处理,加强护理,注意休息,纠正出血,防止骨折;严重贫血者可就医后输血。
需注意,以上治疗均需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