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缩写
Lymph#
检测价值
对血液中淋巴细胞绝对值的测定可以协助诊断感染性疾病、细菌感染、艾滋病、免疫缺陷性疾病等。也可监测某些药物的骨髓抑制程度,以及放射治疗对身体的影响程度。
指标偏高
临床意义
淋巴细胞绝对值偏高主要由疾病因素和非疾病因素导致,疾病因素包括感染性疾病、细菌感染、淋巴系统恶性肿瘤、移植排斥反应等,生理性偏高多见于儿童时期。
潜在疾病:
原因分析
疾病因素
感染性疾病:主要为病毒感染,如麻疹、风疹、水痘、流行性腮腺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病毒性肝炎、流行性出血热以及柯萨奇病毒、腺病毒、巨细胞病毒等感染,也可见于百日咳杆菌、结核杆菌、布氏杆菌、梅毒螺旋体、弓形体感染等。
血液疾病:如急性和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幼淋巴细胞白血病。
移植排斥反应:见于移植物抗宿主反应或移植物抗宿主病。
肿瘤性疾病:常见于恶性淋巴瘤。
非疾病因素
在儿童期淋巴细胞可增多,可导致淋巴细胞绝对值生理性偏高。
就诊科室
麻疹、风疹、水痘、流行性腮腺炎等感染性疾病应到传染病科就诊;急性和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幼淋巴细胞白血病应到血液科就诊;移植排斥反应患者应到器官移植中心就诊。
诊疗建议
感染类疾病应进行隔离,同时行病因治疗和支持治疗;淋巴系统恶性肿瘤采用放化疗、免疫治疗和造血干细胞移植;血液系统疾病采用免疫抑制治疗和造血干细胞移植;移植排斥反应采用药物治疗,必要时进行脾切除、放射照射移植物或血浆置换等方法防治排斥反应;细菌感染患者采用抗菌药物治疗。
饮食调理
饮食原则
淋巴细胞绝对值偏高的患者应健康饮食,提高自身免疫力,以高热量、高蛋白饮食为主。
饮食宜忌
1.白血病患者治疗期间以干净、清淡、易消化饮食为主。因为白血病患者一般以化疗为主,而化疗会使患者抵抗力减弱,容易感染,因此饮食要保持干净、熟透;其次,化疗也会使患者胃肠道功能减弱,因此建议吃一些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建议摄入含铁质丰富的食物,如动物肝、动物血、豌豆、黑豆、绿色蔬菜、大枣、红糖、黑木耳等。
2.患有麻疹、水痘等感染性疾病的患者,饮食应禁忌姜、蒜、辣椒等辛辣食物,尽量选择清淡、流质和半流质食物,忌食油腻、油炸等不易消化的食物,以及海鲜等易发生过敏的食物。由于感染性疾病患者在发病期间身体抵抗力下降,易发生过敏,如果由于饮食因素导致过敏,皮疹容易与水痘、麻疹相混淆,不易分辨,且容易加重病情,因此要多吃蔬菜、水果等富含维生素的食物。
生活管理
1.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生活起居要规律,避免熬夜。保持乐观的心态,注意防寒保暖,避免受凉。
2.身体状态较好的患者应坚持锻炼,运动要量力而行,不可过于劳累。
3.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应实行保护性隔离,限制探视、减少外出、开窗通风,预防感染。按时服用免疫抑制药物和抗感染药物。遵医嘱随访,定期复查相关指标,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需服用免疫抑制剂,预防排异,服药时间长短因供体来源及其是否有排异而定。
指标偏低
临床意义
淋巴细胞绝对值偏低主要由疾病因素导致,疾病因素包括免疫缺陷、艾滋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也见于使用药物、放疗后出现的淋巴细胞绝对值偏低。
潜在疾病:
原因分析
疾病因素
免疫缺陷:先天性或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艾滋病)、丙种球蛋白缺乏症。
自身免疫性疾病: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非疾病因素
物理因素:由于工作或疾病要求,需要长期接触放射线及进行放射治疗。
药物因素: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或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烷化剂、抗淋巴细胞球蛋白等药物治疗疾病后可出现。
就诊科室
先天性或获得性免疫缺陷性综合征、丙种球蛋白缺乏症的患者建议到免疫科就诊;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到风湿免疫科就诊。
诊疗建议
应用药物治疗和放疗患者应根据病情更换治疗方式;免疫缺陷疾病患者应进行隔离治疗、抗感染治疗和免疫重建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可采用糖皮质激素等药物,进行免疫抑制治疗;艾滋病患者进行抗病毒治疗和支持治疗。
饮食调理
饮食原则
淋巴细胞绝对值偏低的患者要健康饮食,以高热量、高蛋白饮食为主,多吃新鲜水果和蔬菜,以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尽量少食生冷、油腻的食物。
饮食宜忌
淋巴细胞绝对值偏低的患者应均衡饮食,适当补充铁质,可适当食用动物肝脏、茄子、木耳等。风湿免疫系统疾病患者要清淡饮食,避免食用辣椒、洋葱等辛辣刺激性食物。可增加高蛋白质食物摄入,如蛋类、乳类、鱼虾、瘦肉、动物血、豆腐、豆浆等。
生活管理
1.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应注意保暖、避免受凉,避免过度劳累或长期熬夜。
2.根据病情和身体状况适当进行锻炼,以增强体质。
3.抵抗力低的患者应避免到人群密集的场所,或长期处于空气不流通的室内,以减少感染的机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