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云康 疾病大全
疾病百科 (跖骨)跖骨在什么位置?形态是怎样的?

来源:yezi
2023-10-23 218 阅读
导读:(跖骨)跖骨在什么位置?形态是怎样的?跖骨是足骨的一部分,共5块,跖骨参与构成关节和足弓,起到负重的功能,跖骨骨折和扁平足是常见的跖骨疾病。

(跖骨)跖骨在什么位置?形态是怎样的?跖骨是足骨的一部分,共5块,跖骨参与构成关节和足弓,起到负重的功能,跖骨骨折和扁平足是常见的跖骨疾病。
位置
 
跖骨位于足部,由内侧向外侧分别为第1-5跖骨,每一跖骨都以近端为底,中间为体,远端称头。第1-3跖骨底与楔骨相接,第4、第5跖骨底与骰骨相接,远端均与近节趾骨底相接。
 
跖骨为长骨,共5块,从内侧向外侧依次为第1-5跖骨。每块跖骨均可分为底、体和头三部分。5个跖骨中,第1跖骨最短,第1跖骨头的跖面通常有2个籽骨,第1跖骨在某此方面与第1掌骨类似,与第2跖骨底之间无关节,也没有任何韧带相接,具有相当的活动性。外侧4个跖骨底之间均有关节相连,有跖骨背侧、跖侧及侧副韧带相接,比较固定,其中尤以第2、3跖骨最为稳定。第4跖骨底与第3、5跖骨相连,第5跖骨底大致呈三角形,这2块跖骨具有少量的活动性。第5跖骨底的外侧有一乳头状突起,称为第5跖骨粗隆,为腓骨短肌附着点,在体表可触摸到。
 
跖骨可以起到负重的功能,还可以构成跗跖关节、跖骨间关节、跖趾关节等关节,参与关节的运动,也是构成足弓的一部分。
 
负重作用
 
在5个跖骨中,以第1跖骨最短,同时也最坚强,在负重上也最重要,也是足弓的内侧纵弓前端的主要承重点。第4、5跖跗关节韧带连接不牢固,活动度较大,使足外侧更能适应不平地面、缓解前足承重,第5跖骨也是外侧纵弓的前支点,是此弓前端的承重点。芭蕾舞演员等需要足部力量较强的人群的跖骨异常发达。若平常负重较少的第2、3和4跖骨头负重增加,超过负荷,会逐渐发生骨折。
 
构成关节、参与关节运动
 
第1-5跖骨基底,可以与楔骨、骰骨构成跗跖关节,第1、2、3跖骨基底分别与内侧、中间、外侧楔骨构成三个关节,第4、5跖骨基底和骰骨构成关节,跗跖关节可做轻微的滑动与屈伸运动,并参与轻微的内收、外展运动。在肌肉松弛的状态下,内侧楔骨和第1跖骨之间,跖骨可轻度被动屈、伸和旋转。当站立或行走时,这些运动可主动发生。第2跖骨由于嵌于关节内、外侧楔骨之间,活动性最小。各跖骨小头与各趾的近节趾骨的中间底还可以构成跖趾关节,共有5个,与手部的相应关节相似,但结构更为稳固,运动灵活。
 
形成足弓
 
跖骨和足跗骨借助韧带牢固相连,构成具有少许活动的凸向上方的弓形骨骼结构,也就是足弓。足弓可分为前后方向的纵弓和内外方向的横弓。其中内侧纵弓由第1-3跖骨和三块楔骨组成;外侧纵弓由第4、5跖骨及跟、骰骨构成;横弓在由跖骨、骰骨与三块楔骨排列而成,各跖骨头站立时完全着地。
 
跖骨的饮食养护除了包括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如不偏食、不挑食、保证营养的均衡摄入外,还应适当补充钙、维生素、磷等元素。因为骨细胞能将钙运送至钙化的部位,提供养分,有促进骨形成的作用,可以多吃乳制品、虾皮等富含钙的食物。另外,适当维生素D、维生素C,对跖骨的骨质以及全身的骨骼也有益。
 
一些体育运动有助于养护跖骨,如球类、跑步等需要足部活动量较大的运动,但运动时应注意做好热身和防护作用,避免运动损伤。另外,在工作和学习的间隙,也可以以脚后跟为基点,脚背用力下到最大限度,然后将脚背伸直,使脚尖与腿成一条直线,做鸡啄米动作等局部活动来锻炼跖骨。
 
跖骨健康在日常生活中可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养护,如选择合适的鞋子、适当进行日光浴、定期检查等,对跖骨疾病的发生有一定预防作用。
 
选择合适的鞋子
 
如果长期穿着不合脚的鞋子,或者鞋子太窄,会对跖骨以及足部的肌肉和骨骼造成挤压,长此以往导致跖骨受损;另外,如果鞋跟太高、鞋底太厚,也容易导致足部骨骼受损或出现崴脚。所以尽量选择舒适并且合脚的鞋子,保持透气性。
 
适当进行日光浴
 
适当晒太阳,可以促进人体合成维生素D,有助于人体吸收钙质,有利于跖骨健康。
 
避免过度劳累
 
避免长时间行走,或长期进行负重,因为过度负重可能诱发跖骨劳损。
 
定期检查
 
建议每年进行一次常规体检,早期发现跖骨相关疾病,早治疗,改善预后。
 
跖骨为足部重要的骨骼之一,可以起到负重的功能,还能构成关节和足弓,并参与关节的运动。当出现跖骨异常时,形态、质地会发生变化。接下来以常见的疾病为例,从跖骨的形态方面对比一下健康跖骨和不健康跖骨的区别。
 
跖骨形态
 
1、正常跖骨
 
正常的形状和排列大致与掌骨相当,为短管状的长骨,但较掌骨粗大,其中第1跖骨底呈肾形,第4跖骨呈四边形,第5跖骨底大致呈三角形,且向后突出,在体表可扪及。
 
2、异常跖骨
 
跖骨骨折
 
在所有跖骨中,第1跖骨最粗大,发生骨折的机会较少,第2-4跖骨发生骨折机会最多。第5跖骨基底由于是松质骨,常因腓骨短肌猛烈收缩而发生骨折。跖骨骨折可发生在跖骨基底部、跖骨干和跖骨颈部。跖骨基底骨折后,检查可见远折端向下或者后移位,也伴有足底动脉弓的压迫或损伤;跖骨干骨折检查可见出现横形、斜形、粉碎性骨折;跖骨颈骨折后,常见骨折远端向下、后移位,使跖骨头下垂,会影响足的正常负重,并伴有疼痛症状。
 
跗跖关节脱位
 
跗跖关节由3块楔骨和骰骨的前端与5块跖骨的底构成,跗跖关节脱位时,可见跖骨基底部向内、外、背、跖侧任一方向脱位。脱位的跖骨可为一个或数个,临床中可见到第1跖骨向内侧脱位并第1跖骨基底外侧骨折,第2-5跖骨向外侧脱位,或两者同时存在。尤以第2-5跖骨一并向外、背侧脱位者多见。
 
跖趾关节脱位
 
好发于成年人,可见跖骨头与近节趾骨构成的关节发生分离,临床上以第1跖趾关节向背侧脱位多见。视诊检查可有患足不敢触地,跖趾关节背伸过度,趾间关节屈曲,第1跖趾关节脱位时,第1跖骨头在足底突出,近节趾骨基底部向背侧突出,关节呈弹性固定。
 
跖骨骨软骨病
 
是指跖骨头骨骺无菌性坏死,好发于第2跖骨,偶见于第3跖骨。可能与跖趾关节长期持续屈伸运动有关。由于跖趾关节背伸活动较大,所以通常背侧病变较为明显。早期X线片上可见跖骨头骨骺较扁而宽,密度均匀增高,有小的不规则透亮区,随着病变进展,跖骨头明显变扁宽,远端短缩,跖骨干因骨膜下皮质增生变厚,关节面不平滑,呈不规则凹陷,其内可见游离的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碎片。
 
扁平足
 
是因正常足弓低平引起的足部畸形,先天性平足症出生后即有足骨、肌肉和韧带先天性缺陷,如舟骨结节增大、副舟骨、第一跖骨缩短、垂直距骨、跟距桥等。X线足部正位片显示楔状骨和跖骨内移,侧位片显示前足背伸,距骨头下垂。
 
跖骨肿瘤
 
可分为良性与恶性两种,良性跖骨肿瘤一般可见界限清晰的肿块,疼痛较轻或没有疼痛,检查可见骨皮质变薄;恶性跖骨肿瘤疼痛较重,肿块界限不清楚,骨膜反应明显。
 
跖骨受损后,多表现为疼痛、红肿、足部畸形、关节活动障碍以及血管损伤症状,具体如下:
 
疼痛、红肿
 
跖骨骨折后前足或足背部会出现疼痛、肿胀,患侧因疼痛不敢着地。另外,恶性骨肿瘤后期可见持续性剧痛,夜间加重。
 
足部畸形、关节活动障碍
 
足部遭到暴力或者外伤导致跖骨受损,可出现足部畸形,关节呈弹性固定。分离性脱位者,足呈外旋、外展畸形,足宽度增大,足弓塌陷,开放性骨折脱位者软组织损伤严重,可有骨端外露或骨擦音。
 
血管损伤症状
 
由于足背动脉终支,自第1、第2跖骨间穿至足底,所以在跖骨受损后,易累及足背动脉。因牵拉可引起胫后血管痉挛和主要跖血管的血栓形成,这时前足血运受阻,可出现前足变冷,足部皮肤颜色苍白或暗紫,如不及时复位,可能会引起前足坏死。
 
其他症状
 
骨肿瘤局部可触及肿块,良性跖骨肿瘤界限清楚,恶性跖骨肿瘤界限不清楚,周围组织有浸润粘连,还会伴有发热、贫血等全身症状。
 
跖骨受损后可引起跖骨骨折、关节脱位等疾病,而影响跖骨健康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暴力
 
在大多数情况下,跖骨骨折或脱位,都与直接暴力有关,如重物打击、车轮辗压、足趾踢碰硬物等。
 
慢性损伤
 
长时间劳作或走路姿势不正确,可导致跖骨及相关关节劳损,和反复多次的牵拉、摩擦等有关,如长时间的步行、长跑以及行军,可能引起第2或第3跖骨干发生疲劳骨折
 
毒物与放射线
 
经常接触有害物质,包括各种不利于人体健康的无机毒物、有机毒物和放射线,均对骨肿瘤的发生有影响。
 
跖骨是否健康,日常可通过症状和足部体征自测,具体如下:
 
症状
 
如果在足部受到暴力后,出现了疼痛、足部畸形、关节无法正常活动等症状,可能是发生了跖骨骨折或脱位,需要及时就诊治疗;若无诱因出现了双足对称性疼痛,伴有跛行,可能是跖骨骨软骨病。
 
体征
 
如果发现足弓低平或消失,同时患足外翻,站立和行走时出现疲乏或疼痛,提示扁平足,应及时就医。另外,若足部有不明原因的异常肿物,可伴有局部压痛,应及时就诊,明确是否为跖骨良性或恶性肿瘤。
 
跖骨疾病常用的检查主要是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具体如下。
 
体格检查
 
视诊
 
主要是观察有无明显的足部畸形、肿块、皮肤颜色改变,走路姿态是否正常,有无跛行等异常症状。
 
触诊
 
触摸有无压痛、畸形、肿块、关节活动障碍,并根据异常的具体部位、范围、程度来初步鉴别跖骨损伤的性质、种类。若足部关节常保持在特殊的畸形位置,在触诊时有弹力感,提示存在关节脱位。
 
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
 
正位、侧位的X线片可以发现跖骨骨折,以及与其有关的关节损伤部位、类型、范围、性质、程度和周围软组织的关系,为治疗提供可靠的参考,有助于预后判断。
 
CT、核磁共振
 
可检查跖骨的骨质,辅助跖骨疾病诊断,以及有助于肿瘤定位,判断跖骨肿瘤的侵犯范围等。

显示全部内容...

优秀品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