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缩写
Cys C
检测价值
通过检测血中胱抑素C的浓度能够辅助诊断肾衰竭、肾小管功能失常等肾小球过滤功能受损的肾脏相关疾病,尤其是小儿肾脏疾病以及老年肾病的研究。同时它也可用于糖尿病肾病的肾小球滤过率早期损伤评价、血液透析患者肾功能改变以及肿瘤化疗中肾功能的监测等。
指标偏高
临床意义
胱抑素C偏高说明肾脏的排泄功能下降,也就是肾小球滤过率出现下降或存在肾小管病变,胱抑素C明显偏高说明肾功能出现问题。引起胱抑素C偏高的因素包括非疾病因素和疾病因素,非疾病因素有慢性肾脏病发现或治疗不及时,加上不良的生活习惯,如熬夜,学习、工作压力大等;疾病因素包括泌尿系统疾病、最终转归为慢性肾衰竭类疾病所致,如肾小球肾炎、肾衰竭、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小动脉硬化、肿瘤相关性的肾病等。
潜在疾病:
原因分析
疾病因素
泌尿系统疾病:肾小球肾炎、尿路梗阻、肾脏肿瘤等导致的肾衰竭,使肾脏排泄功能下降,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胱抑素C浓度升高。
其他疾病:最终转归为慢性肾衰竭的疾病,常见的有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小动脉硬化、肿瘤相关性的肾病,表现为肾功能减退,胱抑素C浓度升高。
非疾病因素
慢性肾脏病发现或治疗不及时,加上不良的生活习惯,如熬夜,学习、工作压力大,使身体免疫力下降,就会导致肾功能逐渐下降,胱抑素C浓度升高。
就诊科室
引起胱抑素C偏高的泌尿系统疾病,如原发性肾小球疾病、肾衰竭,建议到肾内科就诊;尿路梗阻、肿瘤相关性的肾病,建议到泌尿外科就诊;原发病为循环系统疾病,如高血压肾小动脉硬化,建议到内科就诊;原发病为内分泌系统疾病,如糖尿病,建议到内分泌科、肾内科就诊。
诊疗建议
使胱抑素C增高的疾病不同,如泌尿系统疾病、各类转归为慢性肾衰的疾病等,其治疗方法也有所不同,但主要是针对性治疗肾脏疾病及原发病,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及生活方式改变。治疗期间应注意营养补充,加强机体抵抗力。
肾小球疾病:目前以激素或激素加细胞毒药物为主要治疗方法,原则上在增加疗效的同时最大限度减少副作用,必要时考虑单独使用细胞毒药物,根据患者的肾功能进行个体化治疗,总体为减轻、消除临床症状,防治和减少感染、血栓栓塞、蛋白质及脂肪代谢紊乱等并发症,调整水、电解质和酸碱失衡,保护肾脏功能,延缓其恶化。
慢性肾衰竭:主要为药物治疗和饮食治疗,到达尿毒症期时进行替代治疗,如透析治疗包括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肾移植等。还要进行纠正酸中毒和水电解质紊乱,防止高血钾等治疗,以免因高钾血症引起患者心脏骤停,继而导致死亡。
原发病引起肾脏疾病:高血压肾小动脉硬化通过药物治疗或透析,及时进行高血压的治疗。糖尿病肾病通过药物、胰岛素、饮食、运动等方法治疗,以及肾脏方面配合治疗。
尿路梗阻、肿瘤所引起的肾脏疾病:需积极采取手术方式或放、化疗进行治疗。
饮食调理
饮食原则
1.原发病为糖尿病的患者,且不合并其他病史的情况下,应注意少食多餐。定时定量,推荐一日三餐,规律进食,每顿饭进食量基本保持平稳。酌情在上午9~10点,下午3~4点或睡前加餐,体力劳动或活动多时也应注意适当增加主食或加餐,防止发生低血糖。一般吃干不吃稀、吃硬不吃软,比如馒头、米饭、饼,而不要吃面糊、粥、泡饭、面片汤、面条等。吃绿不吃红,一般绿色的多是含有叶绿素的植物,如青菜,而红色的含糖相对较高,不宜食用。
2.原发病为高血压者,饮食应清淡,注意控制盐量6g/d,戒烟酒,高维生素、高纤维素、高钙、低脂肪、低胆固醇饮食。提倡多吃粗粮、杂粮、新鲜水果、蔬菜、豆制品、瘦肉、鱼、鸡等食物,提倡食用植物油,少吃猪油、油腻食品及白糖、辛辣、浓茶、咖啡等。
3.泌尿系统疾病所致胱氨酸C偏高者,饮食清淡,限盐3g/d,食用动物蛋白,每日摄入水量限制在1000ml,忌酒、浓茶、咖啡。
生活管理
由于不良的生活习惯会影响疾病的康复,患者应根据自身情况,针对性地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
1.原发病为糖尿病的患者,应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戒烟、忌酒,遵医嘱服药,增加锻炼,提升机体免疫力,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定期来院复查。运动方式可以选择散步、太极拳等,但具体运动时间、方式、频率、强度应根据病情不同因人而异,注意避免过劳而造成身体不适即可;
2.对于备孕期以及孕期妇女,要积极了解肾功能相关知识,建议患者在治疗期间,避免紧张、焦虑甚至抑郁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3.严重肾脏疾病的女性患者,若未孕状态,则尽量不考虑近期要孩子,若已孕状态,则在用药方面要严格遵医嘱进行,以免影响胎儿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