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云康 疾病大全
疾病百科 (尿胆红素)尿胆红素检测价值?潜在疾病有什么?

来源:yezi
2023-10-21 71 阅读
导读:(尿胆红素)尿胆红素检测价值?潜在疾病有什么?尿胆红素是由于肝及胆道内外各种疾病引起胆红素代谢障碍,使非结合胆红素及结合胆红素在血中潴留,后者能溶于水,部分可从尿中排出,即尿胆红素。

(尿胆红素)尿胆红素检测价值?潜在疾病有什么?尿胆红素是由于肝及胆道内外各种疾病引起胆红素代谢障碍,使非结合胆红素及结合胆红素在血中潴留,后者能溶于水,部分可从尿中排出,即尿胆红素。
缩写
 
BIL
 
检测价值
 
该指标和尿胆原、尿胆素共同作为黄疸性疾病的鉴别诊断依据。
 
指标阳性
 
临床意义
 
引起尿胆红素阳性的因素包括疾病因素和非疾病因素。疾病因素包括阻塞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先天性高胆红素血症Dubin-Johnson综合征和Rotor综合征等。非疾病因素主要是药物影响造成假阳性。
 
潜在疾病:
 
原因分析
 
疾病因素
 
肝胆疾病:如阻塞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等疾病,导致血中结合胆红素增多,由肾脏排出后引起尿胆红素阳性;遗传性疾病如先天性高胆红素血症Dubin-Johnson综合征和Rotor综合征等,是由于先天性结合胆红素在肝细胞内转运和排泄障碍导致尿胆红素阳性。
 
非疾病因素
 
药物因素:患者接受大量氯丙嗪治疗和尿中含高浓度的盐酸苯偶氮吡啶的代谢产物,可出现假阳性;患者尿中含大量水杨酸和阿司匹林干扰检查结果。
 
就诊科室
 
因肝胆疾病引起尿胆红素阳性,如阻塞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等,建议到肝胆科就诊。
 
诊疗建议
 
导致尿胆红素阳性的疾病因素主要是黄疸。其中阻塞性黄疸的病因复杂而多样,应及早引流胆道,缓解胆道内压,再根据其原发病进行对因治疗;肝细胞性黄疸应在明确原发病因的基础上,进行对症治疗。如尿胆红素阳性是受药物影响,建议停药3天后复查以防误诊对患者健康造成影响。
 
饮食调理
 
饮食原则
 
尿胆红素阳性者建议食用低脂肪食物,如玉米、燕麦、山楂、芹菜、番茄、菠菜、蘑菇等。多吃富含植物蛋白的豆类食物,以增强身体的抵抗力,要注意平衡膳食,避免暴饮暴食,饮食应定时定量。
 
饮食宜忌
 
尿胆红素阳性的患者,饮食上的禁忌有以下几点:
 
1.忌食用高脂肪食物,如坚果类、糕点及油炸食品,脂肪消化需要胆汁的乳化,会加重肝胆的负担,容易加重黄疸的症状,不利于恢复;
 
2.葱、姜、辣椒蒜等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可能会加重黄疸的症状,不利于患者的恢复;
 
3.忌饮酒,酒精刺激损伤肝脏细胞,加重胆红素代谢障碍。
 
生活管理
 
1.健康教育:让患者了解相关疾病知识,改善患者的不良生活习惯,增强自我护理的能力,消除恐惧、抑郁等消极情绪,使患者积极对待疾病,促进疾病的康复。
 
2.适当运动:运动方式可以选择散步、快步走、打太极拳等,要根据患者病情不同适度进行,注意避免过劳而造成身体不适。
 
指标阴性
 
临床意义
 
一般正常人尿胆红素呈阴性,但疾病因素如溶血性黄疸,其尿胆红素也可呈阴性。
 
潜在疾病:
 
原因分析
 
疾病因素
 
肝胆疾病:如溶血性黄疸,体内有大量的红细胞受到破坏,导致血中未结合胆红素含量升高,但无法经肾脏排出,因此尿中并无胆红素,导致尿胆红素呈阴性。
 
非疾病因素
 
药物:维他命C和亚硝酸盐能抑制偶氮反应而呈假阴性。
 
就诊科室
 
引起尿胆红素阴性的肝胆疾病,如溶血性黄疸,建议到肝胆科就诊。
 
诊疗建议
 
疾病因素导致尿胆红素阴性,主要是溶血性黄疸,治疗以祛除病因为主,积极治疗原发病,如停用引发溶血的药物,可选择药物、手术治疗;新生儿溶血性黄疸可采用光照和药物治疗,特殊患儿需要进行换血治疗。若受药物影响导致检测结果呈假阴性,建议停药3天后再进行复查,避免干扰诊断。
 
饮食调理
 
饮食原则
 
溶血性黄疸患者建议多食含糖量较高的食物,以保持肝细胞内糖原含量,从而降低蛋白质对机体的消耗。补充适量的蛋白质食物,适量的脂肪,要以植物油为主,避免患者因磷脂不足而引起脂肪肝。多食蔬菜、水果、豆类食物,便于补充身体所需的维生素。
 
饮食宜忌
 
溶血性黄疸患者饮食宜忌如下:
 
1.溶血性黄疸患者伴有一定程度溶血性贫血,建议摄入富含叶酸和铁的食物,如油菜,苋菜,菠菜,香蕉,草莓,樱桃等;
 
2.忌食容易引起溶血的食物,比如蚕豆;
 
3.不要食用多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葱、蒜、姜、辣椒等;
 
4.新生儿溶血性黄疸建议继续使用母乳喂养。
 
生活管理
 
由于不良的生活习惯会影响疾病的恢复,患者应根据自身情况,针对性地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具体如下:
 
1.应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改善患者的不良生活习惯,戒烟忌酒,要消除恐惧、消极情绪,积极对待疾病,促进疾病的康复;
 
2.可进行体能范围内的适量运动,作息规律,要避免熬夜;
 
3.医务工作者要针对家长对新生儿溶血性黄疸、营养发育、喂养及护理等方面知识缺乏的特点,要进行健康教育。

显示全部内容...

优秀品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