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检查目的
骨髓活检不但能了解骨髓细胞的成分及原始细胞分布状况,而且能观察细胞形态,便于做出病理诊断,对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对骨髓坏死、骨髓脂肪变也具有诊断意义。
检查风险
1.局部穿刺点发生红、肿、热、痛,或全身感染如发热、寒战、骨髓炎、蜂窝组织炎等。
2.术后伤口出血、血肿。
3.局麻药物过敏,出现药物副反应[]。
4.穿刺期间可能发生高血压、脑血管意外、心律失常、心跳呼吸骤停等。
检查科室
血液内科
检查费用
200~1000元
检查前
检查准备
1.骨髓活检前需要进行血常规、凝血全套测定,以免检查过程中发生不良反应。
2.知晓穿刺目的、意义、方法和可能出现并发症,签署知情同意书。
3.着宽松衣裤并提前如厕,调整情绪,避免紧张。
是否空腹
否
检查适应症
1.可疑罹患骨髓纤维化、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恶性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淀粉样变性、肉芽肿病、转移瘤和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患者。
2.血常规等检查异常,且出现类似白血病症状的患者。
3.考虑存在贫血、脾功能亢进、非白血性白血病、恶性组织细胞病或某些寄生虫病,如疟疾、黑热病等疾病的患者。
检查禁忌
以下人群不适宜进行骨髓活检:
1.血友病患者。
2.严重血小板减少症患者为相对禁忌。
检查中
检查过程
1.采用髂前上棘检查时,患者取仰卧位,采用髂后上棘检查时,取侧卧位。
2.选定穿刺点后,局部消毒皮肤,铺无菌巾后进行局部麻醉,患者可以深呼吸并放松全身肌肉,麻醉以后取骨髓活检针垂直刺入,进入骨髓腔以后,退出骨髓活检针的针芯,再顺时针进针1~2cm,取到骨髓组织后再顺时针把活检针退出来,把骨髓组织置于固定液中送检。
3.消毒穿刺部位皮肤并进行包扎,嘱患者卧床休息半小时即可。
不适反应
部分对疼痛较敏感或精神紧张患者,可出现穿刺区的局部疼痛。或出现局麻药物过敏时,可出现一定的不适感。
注意事项
1.出现酸痛感时深呼吸并放松肌肉,避免咳嗽,防止穿刺点位置偏移。
2.操作过程中保持心态平稳,切勿扭动身体或伸手触及穿刺处,以免伤口污染。
检查后
报告产出时间
常规活检一般3~5个工作日出具病理报告,疑难病例或需免疫组织化学检查者相应延长。
注意事项
1.穿刺后按压穿刺处或平卧位压迫止血,但24小时内避免剧烈活动、不宜洗澡。
2.术后若出现剧烈疼痛、突然出血、穿刺部位红肿、发热时,应立即就医进行相关处理。
检查报告解读
简短描述
骨髓活检病理报告包括检查中基本信息、标本类型、特征图像及病理诊断。
检查所见
指医生镜下所见到的细胞增生程度,粒红比以及各系增生、成熟及分布情况等。
常见诊断
正常组织、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
表示正常的结果
正常骨髓象。
表示异常的结果
再生障碍性贫血
异常结果描述:骨髓增生低下或明显低下,脂肪组织增生;红、粒系多为晚幼阶段,原始少见,巨核细胞消失;慢性者非造血成分增生。
异常结果的可能疾病:再生障碍性贫血
诊疗建议:治疗包括支持治疗和疾病针对性目标治疗两部分,支持治疗的目的是预防和治疗血细胞减少相关的并发症;目标治疗则是补充和替代极度减少和受损的造血干细胞,如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或免疫抑制治疗。
巨幼细胞性贫血
异常结果描述:骨髓增生活跃,红系增生占优势;相对于成熟细胞,粒、红系幼稚细胞的比例相对增加;红系出现巨幼细胞,个体大,核呈原始状态;粒系可见巨大杆状核细胞。
异常结果的可能疾病:巨幼细胞性贫血
诊疗建议:确诊后需要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去除病因,同时给予叶酸和维生素B12的对应补充等。
急性白血病
异常结果描述:骨髓增生显著活跃,偶有增生正常或低下,增生细胞缺乏正常分布和成熟谱,髓细胞系可根据分化情况呈现一定分化程度谱,淋巴细胞性则常更具均一性。
异常结果的可能疾病:急性白血病
诊疗建议:需要注意休息、防治感染、纠正贫血、控制出血,必要时进行化疗或骨髓移植治疗。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异常结果描述:骨髓增生活跃,也可增生正常或增生低下;红系增生常见;一系或多系细胞异常。
异常结果的可能疾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诊疗建议:根据患者的预后积分,同时结合年龄、体能状况、依从性等进行综合评定,选择治疗方案。低危组治疗包括成分血输注、造血因子治疗、免疫调节剂等治疗。高危组预后较差,需要高强度治疗,包括化疗和造血干细胞移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