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症状
红斑与毛细血管扩张期
最初表现为鼻及鼻周部的红斑,可累及面颊、前额及下颏,在进食刺激性食物、气温骤变及精神兴奋时明显,反复发作后持久不退,逐渐在鼻及鼻周部出现树枝状的毛细血管扩张症状,常伴有鼻部毛囊孔扩大和皮脂分泌增多等。
鼻及鼻周部-树枝状毛细血管扩张图鼻及鼻周部-树枝状毛细血管扩张图
丘疹脓疱期
在鼻及鼻周部红斑的基础上,出现针尖至绿豆大小的丘疹、脓疱,毛细血管扩张更明显,毛囊口扩大明显。
鼻赘期
鼻部结缔组织增殖、皮脂腺异常增大,形成大小不等的隆起性结节,鼻尖部外观肥大、畸形如赘生物。鼻赘表面可见明显扩大的皮脂腺口,挤压时有条状白色黏稠皮脂溢出。
病因
玫瑰痤疮病因尚未明确,可能与免疫因素、精神因素、嗜酒、食用辛辣食物、高温和寒冷刺激、颜面部血管运动神经失调、胃肠功能紊乱、内分泌失调以及感染病灶等因素有关。
诊断
根据患者发病部位,如多发于面部中央、鼻及鼻周部位;红斑与毛细血管扩张期、丘疹脓疱期、鼻赘期典型的丘疹、红斑皮损特点,可诊断本病。
治疗
首先需消除诱因,如避免过度清洁面部,忌食辛辣食物、避免冷热刺激。抗生素为玫瑰痤疮的一线治疗药物,常用多西环素和米诺环素,此外也可给予甲硝唑、异维A酸等药物治疗。外用药物可选择甲硝唑、克林霉素、夫西地酸、壬二酸等药物进行治疗。患者病情稳定、毛孔扩张明显,可采用光电疗法,鼻赘生期患者需酌情采用切割术等手术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