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疱疹性咽峡炎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性咽峡炎,以粪-口或呼吸道为主要传播途径,好发于夏季,儿童多见。
症状
患者咽部充血,口腔黏膜可出现数个小的灰白色疱疹,周围绕以红晕。2~3日后红晕加剧并扩大,疱疹破溃形成黄色溃疡。
疱疹性咽峡炎起病后多见急剧发热,以低热、中等度热为主,偶见40℃以上者,严重者可以引起惊厥。热程大约为2~4天。较大患儿可诉咽痛,影响吞咽,婴幼儿则以流涎、拒食、烦躁不安为主,有时可伴有头痛、腹痛、肌痛、呕吐等症状。
病因
多种肠道病毒可引起疱疹性咽峡炎,艾柯病毒、双艾柯病毒、腺病毒、单纯疱疹病毒等也可引起此病。主要通过粪-口和呼吸道途径传播,病毒血症可使感染播散至全身。
诊断
病原学检查采集鼻咽部拭子、粪便、直肠拭子、血液、尿液或脑脊液标本,进行病毒的分离培养,细胞培养分离出肠道病毒即可确诊。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肠道病毒的RNA,核酸检测阳性亦可确诊。
治疗
疱疹性咽峡炎患者应注意休息、注意多饮水,补充足量的维生素,进食以流质、清淡、易于消化的食物为主,必要时给予输液支持治疗。注意保持居室内的通风透气,避免发生交叉感染及并发症。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可给予退热、镇静、止惊等对症治疗。抗感染治疗以利巴韦林为代表,可选择口服剂、气雾剂或静脉注射剂等,合并有细菌感染者应联用抗生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