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症状
皮肤结核即皮肤结核病,临床表现以寻常狼疮型和疣状皮肤结核最为常见,具体早期症状表现如下。
寻常狼疮型皮肤结核:最常见,好发于面部,其次是颈部、臀部和四肢。皮损初起为鲜红或红褐色粟粒大小的结节,触之质软,稍隆起,节表面薄嫩,用探针稍用力即可刺入,容易贯通。玻片压诊呈棕黄色,如苹果酱颜色。
疣状皮肤结核:多累及年男性的手背、指背,其次为足、臀、小腿等暴露部位。皮损初起为黄豆大小的紫红色质硬丘疹,单侧分布,丘疹逐渐扩大可形成斑块,表面增厚,粗糙不平可呈疣状增生,皮损表面有较深沟纹相隔,挤压时可有脓液从裂隙中渗出。
病因
皮肤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所致的慢性皮肤病。感染途径包括外源性和内源性两种,前者主要经皮肤黏膜轻微损伤直接感染,后者则由体内器官或组织已存在的结核病灶经血行、淋巴系统或直接扩散到皮肤。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后,细菌在组织细胞内大量繁殖,可引起炎症反应,或细菌的毒性作用导致皮肤发生超敏反应,进而可引起皮肤结核病。
治疗
皮肤结核病需系统药物治疗,应在医生指导下以“早期、足量、规则、联合及全程应用抗结核药”为原则,通常采用2-3种药物联合治疗,并且要进行足疗程用药。常用药物有异烟肼片、盐酸乙胺丁醇片、注射用硫酸链霉素和利福平片等。应注意在用药期间定期复诊,以观察疗效,以及是否发生肝、肾损伤等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