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症状
典型皮损表现为患处皮肤颜色加深呈淡灰、淡褐或黑褐色,干燥、粗糙及肥厚,表面有许多细小乳头状隆起似天鹅绒,触之柔软。
皮纹增宽变深明显,掌跖往往过度角化,黏膜尤其颊黏膜及舌面往往肥厚不平,唇角等处可有扁平疣样损害,患者没有自觉症状。
常好发于皮肤较软处,常见于腋窝、颈侧、乳房、腹股沟、脐窝、外生殖器及肛门周围,也易发生于面部、眼皮、手背、肘窝、腘窝及股内侧等处。
病因
本病病因尚未十分明确,恶性型可与癌瘤有关,良性型可能与内分泌紊乱、新陈代谢障碍及大量应用烟酸、糖皮质激素、胰岛素、避孕药有关。某些疾病,如甲状腺功能减退、雄激素增多症等,均可并发黑棘皮病。良性黑棘皮病也可能和腹部交感神经功能障碍有关。
诊断
根据患者典型皮损症状,如腋窝、颈侧、乳房、腹股沟、脐窝、外生殖器及肛门周围皮肤颜色加深,有乳头状突起,病理学检查显示角化过度和乳头瘤样增生,棘层细胞不规则地肥厚,即可诊断本病。
治疗
首先应积极治疗各种原发疾病,局部外用角质松解剂如卡泊三醇软膏、维生素D3衍生物、水杨酸、尿素及维A酸乳膏等可使皮损改善,也可试用激光治疗。成年患者还要注意检查体内,特别是胃肠道有无恶性肿瘤;恶性肿瘤治愈后,皮肤表现会明显或迅速消失。
需注意,以上治疗均需遵医嘱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