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症状
手足口病潜伏期为2-10天,平均3-5天,多数无前驱症状而突然发病。常有1-3天的发热、咳嗽、流涕、食欲缺乏等症状。手足口病皮疹表现为皮肤在手、足等出现斑丘疹、疱疹,周围有红晕,如不破溃感染,常在2-4天吸收干燥,呈深褐色薄痂,脱落后无瘢痕。
此外,口内颊黏膜、软腭、舌缘及唇内侧也有散在的红斑及小疱疹,多与皮疹同时出现,或稍晚1-2天出现。口内疱疹极易破溃成糜烂面,上覆灰黄色假膜,周围黏膜充血红肿。
病因
手足口病皮疹主要为多种肠道病毒感染引起,常见如柯萨奇病毒、肠道病毒、埃可病毒等。病毒可通过肠道引起机体感染,但引起肠道以外的器官感染,累及到手、足等,可发生皮疹,也可通过传染致病。
治疗
手足口病皮疹的治疗应保持被褥清洁干燥。剪短患儿指甲,必要时包裹双手,防止抓破皮疹,破溃感染。药物可选用冰硼散、金黄散、青黛散等用蒸馏水稀释后涂抹患处。疱疹破裂者,局部涂擦甲紫或抗生素软膏。同时注意休息,多因温开水。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富含维生素。
此外,应消毒隔离、避免交叉感染,同步治疗口腔疱疹等症状,可采用中西医药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