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解剖结构
气管与支气管呈倒置的树状管道,连接于喉和肺之间,位于颈前下部和胸腔内,属于下呼吸道。气管位于食管前方,上起自环状软骨下缘,约平第6颈椎椎体下缘,向下至胸骨角平面约平第4胸椎椎体下缘,分叉形成左、右主支气管,分叉处称为气管杈。
左主支气管细长弯曲,右主支气管短粗陡直,因此异物易落人右主支气管。气管的长度和管径因年龄和性别而异。气管、支气管壁由黏膜层、黏膜下层、软骨及肌层、外膜层4层组成。
功能
气管与支气管连接,共同具有加温加湿、免疫、防御性呼吸反射等功能。
加温、加湿
气管、支气管是空气进入肺泡进行气体交换的通道,被吸入气管、支气管的空气在其内可被进一步加温、加湿。
免疫功能
包括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非特异性免疫:气管、支气管黏膜上皮的纤毛与表面的黏液、浆液组成黏液纤毛运载系统,通过纤毛向喉部的波浪式单向摆动,将随空气吸入的灰尘和细菌等病原体微粒排出体外。这种非特异性免疫功能是呼吸道重要的防御机制之一。此外,黏液、浆液中的溶菌酶、乳铁蛋白、补体等可溶性因子也发挥着非特异性免疫功能。
特异性免疫:其他如浆细胞产生的免疫球蛋白以及各种淋巴因子和淋巴细胞可发挥特异性免疫作用。
防御性呼吸反射
包括咳嗽反射和喷嚏反射。位于喉、气管和支气管黏膜上的感受器受到刺激引起咳嗽反射,咳嗽动作可防止灰尘和分泌物进人肺泡,有助于保护呼吸道清洁和通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