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观
竹黄子座肉质,渐变为木栓质,粉红色,呈不规则瘤状,初期平滑、后龟裂;子囊壳近球形,埋生于子座内,直径480-580cm;孢子单行排列,长方形至梭形、两端大多尖锐,无色或近无色,成堆时呈柿黄色。每年4-5月是其生长季节。
竹黄成药将竹黄除去杂质,洗净,晒干即可。子座呈瘤状,略呈椭圆形或纺锤形,长1-4厘米,直径1-2厘米。背部隆起,有不规则的横沟,基部凹陷,常有竹的残留枝竿。表面粉红色,有细密纹理及针尖大小的灰色斑点。质疏松,易折断。横断面略呈扇形,外层粉红色,内层及基部色浅。气特异,味淡。
功效与作用
竹黄具有化痰止咳、活血祛风、利湿等功效,常与其他药物配伍应用。
化痰止咳
竹黄归肺经,有化痰止咳的功效,可用于治疗小儿百日咳、气管炎等疾病。
活血祛风
竹黄可用于治疗中风、小儿惊风、四肢麻木等病症,治疗中风多可与胆南星、干半夏、陈皮等药物同用,用水煎服。
利湿
竹黄可祛风利湿,用于治疗风湿痹痛等病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