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观
伸筋草为多年生草本,长40-150cm。茎匍匐横走,多分枝,直立枝高达30cm;枝分营养枝与孢子枝;营养枝多数分叉,密生小叶,小叶片针形,长3mm左右,先端有脱落的芒状长尾;孢子枝在营养枝上2、3年后长出,长于营养枝,孢子叶稀疏,近三角形,黄绿色;孢子穗长在孢子枝先端,长可达2-5cm,孢子囊近肾形。
中药伸筋草匍匐茎呈细圆柱形,略弯曲,其下有黄白色细根;直立茎为二叉状分支。叶密生茎上,螺旋状排列,皱缩弯曲,线形或针形,黄绿色至淡黄棕色,无毛,先端芒状,全缘,已破碎。质柔软,断面皮部浅黄色,木部类白色。无臭,味淡。
功效与作用
伸筋草具有祛风除湿、舒筋活络的作用,常与其它药物配伍使用。
祛风除湿
伸筋草性温,味苦、辛;归肝、脾经。可用于寒湿痹痛、痛风、水肿、风湿关节痛,以及风寒湿邪导致的肢体疼痛、麻痹等病症。常与地锦、黄鳝藤根等配伍。
舒筋活络
伸筋草归肝、肾经,可用于腰肌劳损、小儿麻痹症后期、关节僵硬、跌打损伤等病症。常与假葡萄、丝瓜络、当归、鹅不食草等药材配伍。
症状
额头两侧凹陷主要表现为外观的凹陷,并伴有颧骨的凸出明显,而并无其他不适症状,且凹陷位置的境界相对清晰,触摸该处皮肤松弛,明显呈沟纹状,下面能触到肌肉。
病因
导致额头两侧凹陷的原因较多,分为生理性原因和病理性原因。
生理性原因
如遗传因素导致的先天性的额头两侧凹陷,属于一种正常的骨象;或随着年龄增大,面部局部脂肪萎缩,从而导致的额头两侧凹陷。
病理性原因
常见的有额头两侧的凹陷性骨折,在骨折愈合后形成的骨性凹陷;此外,特发性脂肪萎缩、面肩肱型肌营养不良等可导致局部的脂肪发育不良、肌萎缩,从而引起额头两侧凹陷。
治疗
额头两侧凹陷如自觉影响美观,且有软组织缺损则可选用自体游离真皮脂肪充填、去表皮的胸三角瓣充填,或用自体脂肪颗粒注射充填治疗。也可用膨体聚四氟乙烯治疗,具有一定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