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类型
瘢痕是新生的结缔组织代替外伤或疾病所破坏的真皮或部分皮下组织的皮肤损害。瘢痕具有不同类型,临床分为表浅性瘢痕、增生性瘢痕、萎缩性瘢痕、瘢痕疙瘩。
表浅性瘢痕
指皮肤表浅的一种瘢痕,除了外表与正常皮肤稍有不同,表面粗糙、有色素沉着外,一般没有功能障碍,大多不需要处理。
增生性瘢痕
早期局部肿胀、硬结、充血,呈现红色或紫色,并有痒痛难忍的感觉。经过数月或数年渐渐消退,表现为痒痛减轻,充血消退,质地变软、凸起高度降低、色泽转淡。
瘢痕疙瘩
表现为色红、坚硬,突出皮肤表面,病变范围超过原损伤范围,病程较长,常顺着皮纹方向发展,不越过皮纹扩张,无自行萎缩消退倾向,有时呈蟹足样。
萎缩性瘢痕
萎缩性瘢痕呈淡红色或白色,组织很薄,表面平坦,局部血液循环极差,质地较为坚硬。其浅表仅覆盖一层萎缩的上皮细胞,常常经受不住外力作用从而破裂出现溃疡,经久不愈。
治疗
瘢痕的治疗包括加压治疗、药物治疗、放射治疗以及常规外科手术等。
加压治疗:弹力绷带是目前临床上瘢痕防治的有效手段;
硅材料治疗:常用硅凝胶贴片,通过保持瘢痕水分、减少毛细血管活动、早期炎症细胞浸润和胶原沉积,达到抑制瘢痕增生的目的;
药物治疗:目前常用的药物包括皮质激素类、钙通道阻滞药、维生素类、抗组胺药和中药;
放射治疗:可用于瘢痕的一线治疗和辅助治疗;
手术治疗:常规外科手术是临床瘢痕治疗的常用方法之一。手术时机一般选择在瘢痕成熟后,此时瘢痕变软而平坦,充血消退。但在功能部位的瘢痕,一旦影响功能,应尽早实施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