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症状
潜伏期
共9-11天,前驱期一般为4天,表现为高热,眼结膜充血、怕光、分泌物增多。鼻流涕、咳嗽、有时呕吐、腹泻。起病2-3天后,在第二磨牙对面颊黏膜上,出现蓝白色或紫色小点,周围有红晕,称Koplik斑,初起2-3个,后逐渐增多,可做为麻疹早期特征。此斑出现前,软腭黏膜潮红,甚至有小的淤点。
发疹期
起病第4日开始发疹,麻疹的典型皮疹先出现在耳后,发际线,逐渐扩散到面部,颈部,自上而下蔓延到胸背部、四肢、手掌和足部。皮损为玫瑰色斑丘疹,压之褪色,疹盛时可相互融合,颜色变深,疹间皮肤正常。
病因
麻疹由副黏液病毒中的麻疹病毒引起,存在患者口腔黏膜、鼻黏膜及结膜分泌物内,可通过直接接触或媒介物的间接传播而感染其他人。
诊断
根据患者病史、症状体征、发病特点,口腔发现Koplik斑,即可确诊本病。实验室检查如直接荧光检查在剥脱细胞中发现麻疹病毒抗原,有早期诊断意义。
治疗
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儿童可给予维生素A。保持眼、鼻、口腔及皮肤清洁,可用3%硼酸水或生理盐水洗眼、鼻和口腔。抗病毒治疗可使用利巴韦林、阿昔洛韦等药物。对咳嗽、高热等症状给予对症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