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症状
引起牙龈增生的疾病不同,其临床症状略有区别。
药物性牙龈增生
可发生于全口牙龈,一般无自觉症状,增生过大常感到不适、恶心,影响咀嚼和口唇闭合困难。龈乳头呈球状突起、增大,互相连接,向龈缘扩展,盖住部分牙面;增生严重时能使牙发生移位、扭转致牙列不齐,更甚者可覆盖牙冠。
牙龈纤维瘤病
牙龈增生严重,通常波及全口。可同时累及附着龈、边缘龈和牙间乳头,覆盖牙面2/3以上,以至影响咀嚼,妨碍恒牙萌出。增生龈表面呈结节状、球状、颗粒状。龈色粉红,质地坚韧。无明显刺激因素。增生组织随牙脱落而缩小或消退。
增生性龈炎
早期以上、下前牙唇侧牙龈炎症性肿胀为主,牙龈呈深红色或暗红色,松软光亮,探之易出血。龈缘肥大,龈乳头呈球状增生,甚至盖过部分牙面,龈沟深度超过3mm,形成龈袋或假性牙周袋,按压龈袋可见溢脓。自觉症状较轻,有牙龈出血、口臭或局部肿胀、痒的感觉。
病因
引起牙龈增生的疾病不同,其病因不同,如药物刺激、遗传、炎症刺激等。
药物性牙龈增生:服用抗癫痫药、免疫抑制剂和钙通道阻断剂等药物使已有炎症的牙龈组织发生纤维性增生。真正机制目前尚不清楚,但菌斑、牙石、食物嵌塞等引起牙龈炎症能加速和加重病情发展。
牙龈纤维瘤病:本病有明显遗传倾向,通常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也可有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但也有非家族性的病例,称为特发性纤维瘤病。
增生性龈炎:主要由于牙龈组织受到慢性炎症等刺激而发生的炎症性增生,牙周菌斑生物膜是直接原因。鼻部通气不畅或上颌牙前突、上颌过短引起的口呼吸是其重要原因。牙列不齐、不良修复体等也会引起本病。
治疗
引起牙龈增生的疾病不同,治疗方式略有区别,主要通过手术、控制口腔卫生等方式治疗。
药物性牙龈增生:如停止使用该药物;局部去除菌斑、牙石等刺激因素和抗菌消炎药物治疗;手术修整牙龈形态;保持口腔卫生以减少该病的发生。
牙龈纤维瘤病:可通过手术切除肥大的牙龈;若牙龈增生过厚过大,可先作水平龈切除,再采用内斜切口。日常生活中应注意清洁口腔卫生,控制菌斑。
增生性龈炎:治疗以去除局部刺激因素为主,如行洁治术清洁牙周菌斑,纠正口呼吸的习惯,若牙龈增生较为严重,可通过局部手术切除牙龈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