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症状
正常舌头为“淡红舌,薄白苔”,具体来说,舌质荣润,舌色淡红,大小适中,舌体柔软灵活自如;舌苔薄白均匀,苔质干湿适中,不黏不腻。舌头出现病症时,舌质和舌苔可能会出现一系列变化,具体如下:
舌质
如果出现病症,舌色可表现为淡白、红、绛(深红)、青紫等色;舌形也会出现异常,如舌体可比正常舌大而厚,伸舌满口,或比正常舌薄而瘦,或出现裂纹、齿印等情况;舌态也会有所变化,比如舌体干枯死板,毫无生气,或舌体痿软无力、伸卷不灵。
舌苔
包括苔质和苔色。苔质主要体现在苔的薄厚、润燥、腐腻,苔厚者多邪入脏腑,病较深重。舌面水分过多或舌苔干燥均为异常情况;舌苔颗粒粗大,苔厚疏松,状如豆腐渣,边中皆厚,边中皆厚,易于刮脱,为腐苔,而颗粒细小,致密而黏,中厚边薄,刮之不脱,称为腻苔,也属于存在病症的舌苔。而异常的舌苔可表现为白苔、黄苔、灰黑苔。
病因
舌头的病症是正邪斗争病邪进退的反映,与主病的变化是一致的。舌质与舌苔的变化能够客观地反映正气的盛衰、病邪的深浅、邪气的性质、疾病的进退等,还可以判断疾病的转归和预后。
如淡白舌说明存在气血亏虚或阳气虚衰;红舌说明存在血热的情况;舌淡胖大多为脾肾阳虚,津液输布障碍,水湿之邪停滞于体内的表现;白苔和黄腻苔分别是脾气虚弱证和大肠湿热证的表现。
治疗
如果舌质与舌苔异常,临床应结合其他诊法,进行综合分析,辨证施治。如出现脾气虚弱证时,治法主要为健脾益气、活血明目;出现大肠湿热证时,治法为清热化湿、调气和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