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症状
手足口病多急性起病,在前三天常表现为发热,口腔黏膜出现散在的疱疹,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疱疹周围可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减少。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部分患者可仅表现为斑丘疹。
而重症患者的病情进展迅速,手足口病前三天可能出现脑膜炎、脑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严重情况,从而出现精神力差、嗜睡、吸吮无力、头痛、易惊、呕吐、口唇发绀、呼吸困难等表现,极少数患者可能出现死亡。
病因
手足口病主要由肠道病毒感染所致,通过密切接触,或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引起感染,或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饮用或进食被污染的食物和水等途径,感染人体,并在人体内大量繁殖,损伤人体各系统,从而出现手足口病的症状。
治疗
手足口病的治疗主要包括一般治疗、对症治疗、病原治疗以及重症治疗等方面。
一般治疗:消毒隔离,避免交叉感染。应隔离至体温正常皮疹消退,一般需2周。患儿所用物品应用含氯消毒液浸泡及煮沸消毒,以彻底杀灭病毒。同时注意休息,对于口腔有糜烂者,可使用金霉素、鱼肝油等进行涂抹。需保持患者衣物、被褥的清洁,剪短指甲,必要时包裹双手,以防止抓破皮肤。
对症治疗:多需根据患者的症状,进行相应的治疗。如低热或中热,使患者多饮水。高热可给予头部冷敷或温水擦浴,也可给予解热镇痛药,咳嗽咳痰者可给予镇咳祛痰药。呕吐腹泻者多需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注意保护心、肝、肺、脑等重要器官。
病原治疗:手足口病缺乏特效的抗病毒药物,可采取广谱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如利巴韦林、α-干扰素等。
重症治疗:除上述治疗外,应根据重症病例脏器受累情况采取相应的对症治疗,并严密观察病情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