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症状
静脉堵塞一般是指静脉血栓形成,其中静脉血栓形成可分为浅静脉血栓形成和深静脉血栓形成,具体症状可能具有差异。
浅静脉血栓形成
浅静脉血栓形成可表现为沿静脉走向部位疼痛、发红,同时局部有条索样或结节状压痛区。
深静脉血栓形成
深静脉血栓形成主要表现为血栓静脉远端回流障碍,如患肢疼痛、肿胀,以及浅静脉曲张、皮肤颜色改变等,并可有全身症状如发热、乏力、心动过速等。
病因
静脉血栓形成中,浅静脉血栓形成和深静脉血栓形成导致静脉堵塞的原因有一定的区别,需分别论述。
浅静脉血栓形成
浅静脉血栓形成多发生于持久、反复静脉输液,尤其是输入刺激性较大的药物时,由于静脉壁有不同程度的炎性病变,腔内血栓常与血管壁粘连,不易脱落,造成浅静脉血栓形成。
深静脉血栓形成
静脉壁损伤、血流缓慢和血液高凝状态,是导致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三大因素。单一因素往往不足以致病,常是两个以上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血液高凝状态是最重要的因素。
治疗
对于静脉血栓形成中的浅静脉血栓形成、深静脉血栓形成,应及时遵医嘱进行针对性治疗。
浅静脉血栓形成
浅静脉血栓形成治疗多采取非手术治疗,如去除促发病因,注意休息、抬高患肢、适当热敷,还可使用阿司匹林等药物,或是通过穿减压弹力袜等进行缓解。对大隐静脉血栓者应严密观察,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
深静脉血栓形成
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治疗包括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其中非手术治疗应注意休息、抬高患肢,使用抗凝药物,还可使用尿激酶等药物,达到溶解血栓的目的,也可使用肝素钠,防止血栓形成,必要时采用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