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介绍及症状
脊膜瘤占椎管内肿瘤的10%-30%,源于蛛网膜附近的蛛网膜内皮细胞,与硬脊膜紧密粘连。瘤体小而质地硬,具有完整的包膜,基底在硬脊膜,瘤体血运丰富,通常单发,良性,少数可多发或恶变,瘤内可有钙化。
发病年龄为20-50岁,女性多于男性。临床表现与神经鞘瘤相似,常见为明确的神经根痛或束性疼痛,以及从足部逐渐向上发展的肢体麻木及锥体束征阳性。X线平片可见局限性椎弓根变形和骨质变薄,椎体后缘凹陷,椎弓根距离增宽和椎间孔扩大。
病因
脊膜瘤发病确切原因不明,可能与遗传、雌激素、理化因素刺激有关。由于肿瘤压迫脊髓和神经根,可导致相应部位产生疼痛感,压迫支配四肢的脊髓或神经,使支配肌肉的神经功能受损,常引起肢体感觉异常或麻木等。
治疗
如发生脊膜瘤,手术切除效果较好,可将肿瘤及其基底部的硬脊膜一并切除,缺损的硬脊膜需修补。与肿瘤粘连的脊神经应分开,穿过瘤体无法保留者可切除。马尾区脊膜瘤少见,但易恶变,相应的硬脊膜应广泛切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