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症状
面部脂溢性皮炎可发于眉弓、鼻唇沟及胡须区域,初期皮损为毛囊性丘疹,逐渐扩大融合成暗红或黄红色斑,被覆油腻鳞屑或痂,可出现渗出、结痂以及糜烂,并呈湿疹样表现。严重者皮损泛发全身,皮肤呈弥漫性潮红和显著脱屑,称为脂溢性红皮病,且有不同程度瘙痒。
病因
面部脂溢性皮炎病因尚不清楚,可能与马拉色菌定植、脂质增多、皮肤屏障功能受损、免疫反应及个体易感性相关。精神、维生素B族缺乏饮食、嗜酒等因素均可不同程度影响本病的发生和发展。
治疗
面部脂溢性皮炎的治疗包括一般治疗、外用药物治疗、系统药物治疗。
一般治疗
需保证充足的睡眠,并调节饮食,限制多脂及多糖饮食,忌饮酒和辛辣刺激性食物。使用温和润肤乳,加强控油与保湿。
外用药物治疗
常用的药物包括含抗真菌药的混合制剂,如复方硝酸咪康唑软膏,还可外用钙调磷酸酶抑制剂,如吡美莫司乳膏。
系统药物治疗
瘙痒剧烈时可使用止痒镇静剂,可补充维生素B族或锌剂,真菌感染或泛发性损害可用伊曲康唑。细菌感染时可用四环素或红霉素。范围较大、炎症明显甚至有红皮病倾向但无禁忌证时,可短期内用中小剂量糖皮质激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