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观
野生白芨为草本、地生植物。植株高18-60厘米。假鳞茎扁球形,上面具荸荠似的环带,富粘性。茎粗壮,劲直。叶4-6枚,狭长圆形或披针形,长8-29厘米,宽1.5-4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收狭成鞘并抱茎。花序具3-10朵花,常不分枝或极罕分枝,花瓣较萼片稍宽,唇瓣较萼片和花瓣稍短,倒卵状椭圆形,长23-28毫米,蕊柱长18-20毫米,柱状。
野生白芨成药呈不规则扁圆形,多有2-3个爪状分枝,长1.5-5cm,0.5-1.5cm。表面灰白色或黄白色,有数圈同心环节和棕色点状须根痕,上面有凸起的茎痕,下面有连接另一块茎的痕迹。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类白色,角质样。无臭,味苦,嚼之有黏性。
功效与作用
野生白芨味苦、甘涩,性平,入肺、肝、胃经。有收敛止血、生肌消肿、补肺化痰的功效。收敛止血证见外伤等引起的咳血、久咳出血;生肌消肿证见痈肿疮疡,其可促进疮肿消散、新肉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