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症状
上颌窦黏膜囊肿
可分为上颌窦黏液囊肿和上颌窦浆液囊肿。
上颌窦黏液囊肿:鼻腔检查可见上鼻腔外侧壁向内膨隆,同时可伴有鼻塞、流涕、嗅觉减退。面颊部可出现隆起,触诊隆起表面光滑、乒乓球或破鸡蛋壳感,一般无触痛。部分人群可出现偏头痛、发热等全身症状。
上颌窦浆液囊肿:单纯本病多无明显症状,偶有前额部头疼或面颊部压迫感,或同侧上列牙疼。偶可出现从鼻腔间歇性流出的黄色液体。个别人群会由于囊肿压迫而诱发三叉神经痛。
上颌窦牙源性囊肿
可分为含牙囊肿和根尖周囊肿。
含牙囊肿:囊肿增大可使患侧面颊部和唇龈部隆起,覆盖隆起处的皮肤和唇龈黏膜正常,隆起表面光滑、乒乓球感或破鸡蛋壳感。可出现患侧鼻塞和眼球向上移位。
检查上列牙常发现有一牙缺如,多为尖牙、前磨牙或切牙。鼻窦影像学检查显示患侧上颌窦腔扩大,囊肿阴影内含有牙影。
根尖周囊肿:囊肿增大可使面颊隆起,鼻窦影像学检查显示患侧上颌窦腔内,病牙根尖周部有小圆形囊肿影,周围骨质吸收。
病因
上颌窦黏膜囊肿
上颌窦黏液囊肿:囊肿的发生为多因素综合所致,多认为是鼻窦自然开口完全堵塞,各种原因导致窦内炎性反应,窦黏膜腺管堵塞而逐渐形成囊肿。
上颌窦浆液囊肿:黏膜炎症或变态反应,毛细血管渗出的浆液潴留于黏膜下层结缔组织内,逐渐膨大形成囊肿。
上颌窦牙源性囊肿
含牙囊肿:停留在牙槽骨中的未萌出牙可刺激成釉细胞,使之增殖,并产生分泌物形成囊肿,牙釉质被包围在囊内。
根尖周囊肿:起因于牙根感染、牙髓坏死,进而根尖周形成肉芽肿或脓肿,随后上皮细胞长入其内作为衬里形成囊肿内膜,病牙根尖突入囊肿腔内。
治疗
上颌窦黏膜囊肿
上颌窦黏液囊肿:视囊肿的部位、大小选择治疗方案,健康体检发现的无临床症状的鼻窦内小囊肿,一般无需处理。囊肿增大或有局部压迫症状者,需考虑手术治疗。
上颌窦浆液囊肿:多数浆液囊肿可能会自行破裂,如反复发作,可手术切除。囊肿较小且无临床症状,通常不需要手术。若有明显临床症状可手术切除。手术方法首选鼻内镜手术。
上颌窦牙源性囊肿
含牙囊肿:多采用鼻内镜下下鼻道开窗或泪前隐窝入路,将囊肿及病牙完整切除。传统方法采取上颌窦根治术,将囊肿和病牙完全切除,保留上颌窦正常黏膜。
根尖周囊肿:取上颌窦根治术式切除囊肿。若病牙尚稳固,有保留可能,则行根尖切除或根管治疗以避免囊肿再发。否则应同时拔除病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