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丘疹和脂肪粒的区别图片)粟丘疹和脂肪粒的区别?病因是什么?脂肪粒为粟丘疹的俗称,故二者并无区别。粟丘疹为发生在面部(尤其是眼周)的针尖至米粒大小的丘疹,多为乳白色或黄色。

症状
脂肪粒为粟丘疹的俗称,故二者并无区别。原发性粟丘疹好发于眼睑、颊及额部,在成年后可发生于生殖器,在婴儿通常限于眼睑及颞部。继发性皮损多位于耳廓、手背、前臂及外伤皮损处。多表现为单个损害,呈乳白色或黄色针头至玉米粒大小的坚实丘疹,顶尖圆,上覆以极薄的表皮,表面光滑,很少超过数毫米,数目较多,无自觉症状。若用针挑刺,可有皮脂样物质排出。
病因
粟丘疹为起源于表皮或附属器上皮的潴留性囊肿,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粟丘疹无明确病因,多为自行发生,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继发性粟丘疹多伴发大疱性疾病,如大疱性表皮松解症、皮肤卟啉症等,外伤后引起的粟丘疹多是由于擦伤、搔抓部位和面部炎症等,导致局部腺体导管受损,引起分泌物潴留,从而造成粟丘疹的发生。
治疗
原发性粟丘疹可自行消退,可不治疗。而继发性者局部以医用酒精消毒,用针挑破丘疹表面皮肤,再挑出白色颗粒即可,也可通过激光消融、电干燥等方式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