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症状
埃博拉出血热临床特征是突发起病,开始表现为高热、头痛、肌痛等,随后病情迅速进展,发病5-7日,感染者局部皮肤出现无瘙痒红色弥漫性斑丘疹等损害,多发于面部、颈部、四肢。
患者还可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后可发生出血现象,表现为黏膜出血、呕血、黑便等。患者表现出明显的消瘦、虚脱和感觉迟钝。
病因
埃博拉出血热是一种严重的急性传染性疾病,由埃博拉病毒感染引起。接触传播是主要传播途径,病毒可通过人类密切接触到感染动物血液、分泌物或其他体液而发生传播。
病毒在体内迅速扩散、大量繁殖,袭击多个器官,使之发生变性、坏死,并慢慢被分解,导致患者出现内出血、呕血等一系列症状。
治疗
临床尚无有效的化学治疗剂和生物制剂,因此主要采取强化支持疗法。
如有出血倾向者,可用维生素K,为预防消化道出血,可使用质子泵抑制剂或H2受体阻滞剂,如奥美拉唑等。
发现可疑病人应立即隔离,严格消毒病人接触过的物品及其分泌物、排泄物和血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