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云康 疾病大全
疾病百科 (面部骨骼解剖图)面部骨骼解剖结构?有哪些生理意义?

来源:yezi
2023-09-19 124 阅读
导读:(面部骨骼解剖图)面部骨骼解剖结构?有哪些生理意义?面部骨骼共计15块,其中成对的骨骼有6对,此外还有犁骨、下颌骨和舌骨各1块。面部骨骼构成了面部的骨性支架,对维持视觉、嗅觉、味觉等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面部骨骼解剖图)面部骨骼解剖结构?有哪些生理意义?面部骨骼共计15块,其中成对的骨骼有6对,此外还有犁骨、下颌骨和舌骨各1块。面部骨骼构成了面部的骨性支架,对维持视觉、嗅觉、味觉等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解剖结构
 
面部骨骼称为面颅骨,共15块,计有犁骨、下颌骨和舌骨各1块,上颌骨、鼻骨、泪骨、颧骨、下鼻甲及腭骨各2块。上颌骨和下颌骨是面颅的主要部分,其他都较小。除舌骨游离外,其余均与上颌骨相邻接。
 
上颌骨
 
成对,位于面颅中央。骨内有一大的含气腔,称为上颌窦。上颌骨下缘游离,有容纳上颌牙根的牙槽。
 
鼻骨
 
成对,在额骨的下方,构成外鼻的骨性基础。
 
颧骨
 
成对,位于上颌骨的外上方,形成面颊部的骨性隆凸,参与颧弓的构成。
 
泪骨
 
成对,位于眶内侧壁的前部,为一小而薄的骨片,参与构成泪囊窝。
 
下鼻甲
 
成对,位于鼻腔的外侧壁下部,薄而卷曲,附于上颌骨和腭骨垂直板的内侧面上。
 
腭骨
 
成对,位于上颌骨的后方,分为水平板和垂直板两部分,水平板参与构成鼻腔外侧壁的后部,垂直板参与构成骨腭的后部。
 
犁骨
 
1块,为矢状位呈斜方形的骨板,构成骨性鼻中隔的后下部。
 
下颌骨
 
1块,居上颌骨的下方,可分为一体和两支。下颌体呈马蹄铁形,其上缘有容纳下颌牙根的牙槽,体的外侧面左右各有一孔,称为颏孔。下颌支为下颌体后端向上伸出的长方形骨板,其上缘有2个突起,前突称为冠突,后突称为髁突。髁突的上端膨大,称为下颌头,与颞骨的下颌窝相关节。下颌头下方较细处为下颌颈。冠突与髁突之间的凹陷,称为下颌切迹,为“下关穴”的位置。下颌支内面中央有一孔,称为下颌孔。连于下颌孔和颏孔之间的骨性管道称为下颌管,管内有分布于下颌牙的神经和血管通过。下颌体和下颌支会合处为下颌角;下颌角的外侧面有一粗糙骨面,称为咬肌粗隆,有咬肌附着。
 
舌骨
 
1块,呈马蹄铁形,位于下颌骨的下后方,向上借韧带和肌连于下颌骨、颞骨,向下借韧带与喉相连。
 
生理意义
 
面颅骨构成面部的支架,围成眶骨性鼻腔和骨性口腔,容纳视觉、嗅觉和味觉等器官。面颅骨各骨之间通过软骨和缝等相互连接,构成颌面部的基本轮廓,并形成形态各异的腔、裂、窝、孔、沟、管等结构。这些结构的特异性,使得每个人面容各有特色。

显示全部内容...

优秀品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