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结构
肠分为小肠和大肠,具体结构如下:
小肠
十二指肠:为小肠的起始段,长约25cm,上端起自幽门,下端续于空肠,呈“C”形包绕胰头,可分为上部、降部、水平部和升部四部分。
空肠和回肠:位于腹腔的中部和下部,周围为大肠所环抱,两者之间无明显界限。空肠于第2腰椎体左侧起自十二指肠空肠曲,约占空回肠全长的上2/5,主要占据腹腔的左上部;回肠约占全长的下3/5,主要占据腹腔的右下部。
大肠
盲肠:是大肠的起始部,长6-8cm,位于右髂窝内,下端是膨大的盲端,上续升结肠。
阑尾:是一条细长的盲管,形如蚯蚓,又称蚓突。上端连通盲肠后内侧壁,下端游离。
结肠:是盲肠和直肠之间的一段,围绕在空肠、回肠周围。按其位置和形态,可分为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和乙状结肠四部分。
直肠:位于盆腔,全长10-14cm,其上端平第3骶椎体处接乙状结肠,下端至盆膈处续于肛管。
肛管:为大肠的末段,长3-4cm。其上于盆膈处连于直肠,下端开口于肛门。
作用
小肠是消化管中最长的一段,是进行消化和吸收的重要器官,并具有某些内分泌功能。大肠是消化管的下段,主要功能为吸收水分、维生素和无机盐,并将食物残渣形成粪便,排出体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