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症状
肛裂主要临床症状为疼痛、便秘、出血。如排便时感到肛门口灼痛,便后数分钟缓解,此期为疼痛间歇期。不久内括约肌痉挛而产生剧痛,常为便后严重的烧灼样或刀割样疼痛,持续数分钟或数小时,直至括约肌疲劳后疼痛方缓解。同时,由于患者因肛门疼痛不愿排便,久之引起粪便干结,便秘。形成恶性循环排便时,可以使肛裂创面受损而引起出血,附着在粪便表面或卫生纸上,为鲜红色。
病因
解剖因素:肛管外括约肌浅部在肛门后正中形成较坚硬的肛尾韧带,伸缩性差,并且皮肤较固定,肛管直肠成角在此部位呈90°,承受的压力较大,容易损伤形成肛裂;
外伤:慢性便秘患者由于大便干结,排便时用力过猛,损伤肛管皮肤,反复损伤使裂伤不易愈合而形成溃疡。肛门镜等内镜检查或直肠指检方法不当,也容易造成肛管后正中的皮肤损伤,形成肛裂;
感染:常见的齿状线附近的慢性炎症,如后正中的肛隐窝炎,炎症向下蔓延至肛管皮肤,容易引起肛管皮肤的损伤,形成慢性小溃疡,加之肛门后正中的血供较其他部位差,故一旦形成溃疡,不易愈合。并且肛管直肠的慢性炎症易引起内括约肌痉挛,由于内括约肌痉挛加重肛管后正中的缺血,使溃疡更难以愈合。
治疗
非手术治疗:保持大便通畅,多吃蔬菜、水果,必要时可遵医嘱口服乳果糖等药物,使大便松软、润滑以利排便;还可用高锰酸钾进行温水坐浴,可松弛肛门括约肌,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炎症吸收而减轻疼痛,以利愈合;肛管扩张适用于急性或慢性肛裂且未并发乳头肥大及前哨痔者,通过扩张肛管可去除肛管括约肌痉挛,达到止痛目的。
手术治疗:适应症为经久不愈、非手术治疗无效的慢性肛裂患者。将肛裂及其周围病变组织全部切除,成为新鲜创面,再行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