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症状
脂溢性皮炎
多发生在生后3-4周,即宝宝满月前后,皮损可发生在头皮、面部,包括眉弓、双颊、躯干部、尿布区以及腋部,可出现油腻性细小的鳞屑性红色斑片,易结成淡黄色痂,严重者可伴有糜烂、渗出,瘙痒不明显,有一定自限性。
婴儿湿疹
分为渗出、干燥、脂溢性,其中渗出型和脂溢性婴儿湿疹都可引起满月宝宝眉毛上有黄痂。渗出型婴儿湿疹多发生于营养好肥胖的婴儿,初起时为鲜明的红斑,分布在额部、眉区和两颊,可出现密集的小丘疹、水疱,摩擦可出现糜烂,流出淡黄色透明的浆液,干燥以后可在眉毛、头皮等部位结成米黄色薄痂。脂溢性湿疹油脂分泌较多,干燥后可形成油脂状黄痂,常发生于头皮及前额部位,其症状类似脂溢性皮炎,可反复发作。
病因
脂溢性皮炎
其病因尚未明确,与马拉色菌定植、脂质增多有关,宝宝受遗传性皮脂溢出影响,可引起眉弓处脂质较厚,进而出现黄痂表现。马拉色菌等微生物的寄生与繁殖可水解皮脂中的甘油三酯,产生的游离脂肪酸进一步刺激皮肤产生炎症反应,进而表现为眉弓处出现黄痂症状。
婴儿湿疹
婴儿湿疹可能与饮食过敏,吸入室内尘螨、飞尘、花粉等颗粒物,冷热刺激、喂食过多等因素相关,婴儿湿疹发生后可引起局部皮损症状,出现红疹、水疱等表现,待水疱破裂后可引起组织液渗出,进而出现眉毛长黄痂的症状。
治疗
脂溢性皮炎
脂溢性皮炎可外用婴儿洗发液去除痂皮,然后使用润肤油滋润局部,需避免过度清洁和摩擦,防止引起皮肤破溃及继发感染。如果皮炎症状较重,可外用复方酮康唑乳膏治疗,也可口服B族维生素、氯雷他定等,皮损面积较大时可短期使用伊曲康唑等药物。
婴儿湿疹
婴儿湿疹治疗可使用氯苯那敏等抗组胺药物减轻局部瘙痒感,如果婴儿湿疹严重,可短期使用泼尼松治疗,存在继发感染时需应用抗生素药物进行抗感染治疗,如头孢克洛、阿莫西林等,也可外用氯碘羟喹乳膏。如果黄痂较厚需要用液状石蜡或植物油泡软,然后轻轻抹除,渗液较多时可使用高锰酸钾溶液进行湿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