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症状
登革热起病急骤,早期体征有颜面潮红、结膜充血及浅表淋巴结肿大。病程第3-6天可在颜面、四肢出现充血性皮疹或点状出血疹。典型皮疹为见于四肢的针尖样出血点及“皮岛”样表现等。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出血现象,如皮下出血、注射部位瘀点瘀斑、牙龈出血、鼻出血及束臂试验阳性等。皮疹分布于全身、四肢、躯干或头面部,多有痒感,大部分不脱屑,持续3-4天消退。
病因
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由蚊虫传播的急性传染病,登革病毒经伊蚊叮咬进入人体,可在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增殖后进入血液循环,形成第一次病毒血症。然后再定位于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和淋巴组织中复制,再次释入血流形成第二次病毒血症,引起临床症状。
治疗
登革热主要采取一般治疗及对症治疗。一般治疗为急性期卧床休息,食用流质或半流质饮食,防蚊隔离至完全退热等。对于重型登革热患者应加强护理,注意口腔和皮肤清洁,保持粪便通畅。
对症治疗主要有高热时及时物理降温,对于出汗多、呕吐或腹泻者,应及时口服补液。有出血倾向者,可选用止血药物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