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症状
根据临床特点不同,手癣可分为3种类型:
水疱型
好发于指间、掌心、足跖及足侧缘。皮损初为针尖大小的深在水疱,疱液清,壁厚而发亮,不易破溃,可融合成多房性大疱,撕去疱壁露出蜂窝状基底及鲜红糜烂面,干燥吸收后出现脱屑,瘙痒明显。
鳞屑角化型
好发于掌跖部,呈弥漫性皮肤粗糙、增厚、脱屑、干燥,冬季易发生皲裂甚至出血,可伴有疼痛。一般无明显瘙痒。
浸渍糜烂型
也称间擦型,好发于指缝,多见于手多汗、浸水。表现为皮肤浸渍发白,表面松软易剥脱,露出潮红糜烂面及渗液,常伴有裂隙,有明显瘙痒。
病因
本病主要由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石膏样小孢子菌和絮状表皮癣菌等感染引起,其中红色毛癣菌占50%-90%。主要通过接触传染用手搔抓患癣部位或与患者共用手套、毛巾等是主要传播途径。
治疗
本病以外用药物治疗为主,鳞屑角化型手癣或外用药疗效不佳者,可考虑系统药物治疗。
外用药物治疗需根据不同临床类型在医生指导下选择不同的处理方法,如水疱型应选择刺激性小的霜剂或水剂(如唑类霜剂或溶液等)。浸渍糜烂型给予硼酸洗液、乳酸依沙吖啶溶液等湿敷,待渗出减少时再给予粉剂,皮损干燥后再外用霜剂、软膏等。
鳞屑角化型无皲裂时可用剥脱作用较强的制剂(如复方苯甲酸软膏等),必要时可采用封包疗法。系统药物治疗可在医生指导下口服伊曲康唑或特比萘芬等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