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症状
临床上引起眼睑里长了个小黄颗粒的原因较多,症状也各不相同,具体如下:
沙眼
急性期症状包括畏光、流泪、异物感,较多黏液或黏脓性分泌物。可出现眼睑红肿,结膜明显充血,乳头增生,上、下穹窿部结膜满布滤泡,可合并弥漫性角膜上皮炎及耳前淋巴结肿大。慢性期无明显不适,仅眼痒、异物感、干燥和烧灼感。
结膜充血减轻,结膜污秽肥厚,同时有乳头及滤泡增生,病变以上穹窿及睑板上缘结膜显著,并可出现垂帘状的角膜血管翳,病变过程中结膜的病变逐渐为结缔组织所取代,形成瘢痕。
过敏性结膜炎
通常双眼发病,起病迅速,在接触致敏原时发作,脱离致敏原后症状很快缓解或消失。常见的症状为眼痒,轻重程度不一。也可有异物感、烧灼感、流泪、畏光及黏液性分泌物等表现,高温环境下症状加重。
主要体征为结膜充血及非特异性睑结膜乳头增生,表现为眼睑里长了个小黄颗粒,有时合并结膜水肿或眼睑水肿。很少影响角膜,偶有轻微的点状上皮性角膜炎的表现。
病因
沙眼是由沙眼衣原体感染所致的一种慢性传染性结膜角膜炎,可通过直接接触或污染物间接传播,节肢昆虫也是传播媒介,沙眼的急性期较瘢痕期更具传染性。
易感危险因素包括不良的卫生条件、营养不良、酷热或沙尘气候。通过上述因素刺激,可表现为眼睑里长了个小黄颗粒。
过敏性结膜炎是眼部过敏性疾病最常见的类型,致敏原主要为植物的花粉、粉尘、虫螨等。当感染和刺激因素持续存在,刺激患者眼睑内部时,即可导致眼皮内出现乳头增生,类似于小黄颗粒。
治疗
沙眼包括全身和眼局部药物治疗,以及对并发症的治疗。活动期沙眼推荐局部使用四环素眼膏、左氧氟沙星滴眼液,同时口服阿奇霉素;也可局部使用红霉素眼膏,同时口服四环素。8岁以下儿童和孕期妇女忌用四环素,避免产生牙齿和骨骼损害。
过敏性结膜炎患者需要及时脱离过敏物质和环境,同时也可以在眼睑冷敷、使用生理盐水冲洗结膜囊。同时辅助眼部抗过敏眼药水,抗炎眼药水使用,例如盐酸奥洛他定眼药水等。
上述症状不能缓解时,也可以在医生指导下应用抗组胺药物进行治疗,如西替利嗪、马来酸氯苯那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