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症状
药疹临床上分型较多,可出现红疹的类型以固定型、荨麻疹型、麻疹型或猩红热型、湿疹型、痤疮型、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为主。
固定型药疹
典型皮损为局限性圆形或类圆形边界清楚的水肿性暗紫红色或鲜红色斑疹、斑片,直径0.2cm到数厘米不等,常为1个,也可数个,有广布全身者,重者红斑上可出现水疱或大疱,黏膜皱褶处易糜烂渗出。
皮损痒或痛,一般无全身症状。皮损消退时间常为1-10天,局部可遗留色素沉着,但会阴部发生糜烂、溃疡者常病程延长。
荨麻疹型药疹
临床表现与急性荨麻疹相似,出现风团样皮损,风团可泛发全身,潮红水肿,消退缓慢,瘙痒或轻痛,可出现血清病样症状如发热、关节疼痛、淋巴结肿大甚至蛋白尿等,有时出现血管性水肿,甚至喉头水肿,呼吸困难,严重者可出现过敏性休克。
麻疹型或猩红热型药疹
麻疹型药疹表现类似麻疹,皮损为针尖至粟粒大小的红色斑丘疹,密集对称分布,可泛发全身,以躯干为多,严重者可伴发瘀点,瘙痒明显。
猩红热型药疹皮损呈弥漫性鲜红斑,或呈米粒至豆大红色斑疹或斑丘疹,密集对称分布,常从面颈部向躯干四肢分布,1-4天内遍布全身,尤以皱褶部位或四肢屈侧更为明显,皮损可密集、融合,形态酷似猩红热皮损,但瘙痒明显。
两种类型的皮损先后或同时发生。患者一般情况良好,半数以上患者病程1-2周,皮损消退后可伴糠状脱屑。
湿疹型药疹
皮损为局限性或泛发全身的红斑、丘疹、丘疱疹、水疱等,有时继发为糜烂、渗出,迁延成慢性湿疹。
湿疹型药疹湿疹型药疹
痤疮型药疹
表现为毛囊性丘疹、丘脓疱疹等痤疮样皮损,多见于面部及胸背部,病程进展缓慢,停药后可迁延数个月始愈,一般无全身症状。
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
初发表现为高热,皮损为很快波及周身的红斑、丘疹或麻疹样皮损,可发展为剥脱性皮炎样皮损或红皮病,可有多形红斑样靶形损害、肿胀性红斑、水疱。
病因
药疹的病因与个人因素与药物因素有关,个体因素包括遗传因素(过敏体质)、某些酶的缺陷、机体病理或生理状态的影响等。
常引起药物过敏反应的药物包括抗生素、解热镇痛药、镇静催眠药及抗癫痫药、中草药以及其他类药物,如抗痛风药、抗甲状腺功能药、吩噻嗪类药、异种血清制剂、疫苗和生物制剂等新型药物。
治疗
药物过敏引起红疹需立即停用致敏药物,轻型药疹可使用氯雷他定片、盐酸西替利嗪片、维生素C、炉甘石洗剂、复方醋酸地塞米松乳膏等药物进行治疗,必要时可使用醋酸泼尼松片等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治疗。
重型药疹需尽早到医院就诊,使用醋酸甲泼尼龙注射液、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人血免疫球蛋白、盐酸肾上腺素注射液等药物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