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症状
皮炎和湿疹为两种病,症状有相同之处,也存在差异。
皮炎
皮炎是一种复杂的疾病,包括接触性皮炎、特应性皮炎、脂溢性皮炎等,具体症状如下:
接触性皮炎:急性接触性皮炎表现为边界清楚的红斑,红斑上有丘疹和丘疱疹,严重时出现水疱,伴瘙痒;亚急性和慢性接触性皮炎表现为轻度红斑、丘疹境界不清。
特应性皮炎:会有长期、不同程度的皮肤瘙痒,皮肤褶皱处易出现皮炎,如丘疹、红斑、色素沉着等。
脂溢性皮炎:表现为上覆有鳞屑的红斑,鳞屑细小、油腻。
神经性皮炎:典型皮损为正常皮色或淡红色、褐黄色扁平丘疹,表面光滑或有少量鳞屑。
虫咬皮炎:好发于暴露部位,表现为鲜红色风团样损害,其中央常有小水疱。
湿疹
湿疹通常分为急性湿疹、亚急性湿疹、慢性湿疹,症状表现有所不同。
急性湿疹:好发于面、耳、手、足、前臂、小腿等外露部位,严重者可弥漫全身,常对称分布。皮损多形性,常表现为红斑基础上的针尖至粟粒大小丘疹、丘疱疹。严重时可出现小水疱,常融合成片,境界不清楚,皮损周边丘疱疹逐渐稀疏,常因搔抓形成点状糜烂面,有明显浆液性渗出。
亚急性湿疹:表现为红肿、渗出减轻,但仍可有丘疹及少量丘疱疹,皮损呈暗红色,可有少许鳞屑及轻度浸润,自觉剧烈瘙痒,再次暴露于致敏原新的刺激可导致急性发作。
慢性湿疹:可由急性湿疹及亚急性湿疹迁延而来,也可由于刺激轻微、持续而一开始就表现为慢性化。患部皮肤浸润性暗红斑上有丘疹、抓痕及鳞屑,局部皮肤肥厚、表面粗糙,有不同程度的苔藓样变、色素沉着或色素减退。自觉明显瘙痒,常呈阵发性。
病因
皮炎、湿疹为两种病,其发病原因各不相同。
皮炎
接触性皮炎是由于皮肤或黏膜接触外源性物质(包括动物、植物等),刺激皮肤或引起过敏反应而致。特应性皮炎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皮肤屏障异常、固有免疫应答缺陷和皮肤常驻微生物菌群改变等。脂溢性皮炎可能与雄激素、皮脂腺和马拉色菌有关。神经性皮炎继发于过度搔抓皮肤改变,通常存在瘙痒或抓挠的基础原因,如节肢动物叮咬或心理障碍。虫咬皮炎多数与昆虫叮咬有关。
湿疹
由内部因素、外部因素共同作用导致发病,外在因素如接触动物皮毛(羊毛或混纺制品)、食物过敏(如牛奶、海鲜)、空气传播的刺激物(如尘螨和花粉)等;内在因素如精神紧张、过劳、感染及内分泌失调等。
治疗
皮炎和湿疹的治疗均为局部治疗药物、系统治疗药物。
局部药物
可外用糖皮质激素软膏或乳膏;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如他克莫司、吡美莫司;抗微生物制剂,如红霉素、莫匹罗星等。
系统药物
可遵医嘱口服糖皮质激素,但不可长期使用,还可使用抗感染药物,如红霉素等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等,以及免疫抑制剂,如环孢素,抗组胺药也可改善瘙痒、炎症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