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观
地胆草原植物为多年直立生草本,高30-60厘米。根状茎短,着生多数须状根。茎粗壮,二歧分枝,被白色粗硬毛。叶多基生,匙形或矩圆状倒披针形,边缘稍具钝锯齿。头状花序着生长梗上,4-8呈疏单枝聚伞排列,花冠淡紫色。瘦果有棱,被白色柔毛;冠毛1层,中上部细长,基部宽阔。花期夏季。
中药地胆草全长15-40cm。根茎具环节,密被紧贴的灰白色茸毛,着生多数须根。茎圆柱形,常二歧分枝,密被紧贴的灰白色粗毛,茎生叶小而少。叶多基生,皱缩,完整叶片展开后呈匙形或倒披针形,黄绿色或暗绿色,多有腺点,顶端钝或急尖,基部渐狭,边缘稍具钝齿;两面均被紧贴的灰白色粗毛,幼叶尤甚;叶柄短,稍呈鞘状,抱茎。气微,味苦。
功效与作用
清热泻火:地胆草性寒,具有清热泻火的功能,用于治疗感冒发热,咽喉肿痛,肺热咳嗽,顿咳,目赤肿痛。
凉血解毒:地胆草具有凉血解毒的功能,用于治疗痴疮肿毒,湿疹,蛇虫咬伤。
清热利湿:地胆草入肾经,还具有清热利湿的功能,用于治疗痢疾,湿热黄疸,水肿尿少,股水鼓胀,月经不调,带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