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症状
唇炎是发生于唇部的炎症性疾病的总称。唇部根据组织病理可分为慢性非特异性唇炎、肉芽肿性唇炎、腺性唇炎,光化性唇炎、变态反应性唇炎等,不同类型的唇炎表现有所不同。
慢性唇炎
又称慢性非特异性唇炎,表现为唇部肿胀、充血、唇红脱屑、皲裂,表面渗出,有结痂,唇部干燥、灼痛。部分患者唇周皮肤亦可受累。
由于反复发作,致使唇部长期肿胀,局部淋巴组织慢性增生。因唇部干胀发痒,患者常不自主伸舌舔唇使病情进一步加重。
肉芽肿性唇炎
多见于青壮年,无明显性别差异,表现为唇部的反复肿胀,病程缓慢持久,上唇多见。肿胀部位柔软,时肿时消,早期时唇可以恢复正常,反复发作后难以痊愈,可形成巨唇。
肿胀多从唇的一侧开始,慢慢蔓及全唇;肿胀多无痛无痒,压之无凹陷性水肿。唇红可以有干燥脱屑改变,一般不会出现糜烂结痂。严重者唇部大小可至正常唇的2-3倍,并于唇红处出现纵向裂沟,左右对称呈瓦楞状。
腺性唇炎
好发于男性,中年以上多见,临床分三型:单纯型、浅部化脓型、深部化脓型。
单纯型腺型唇炎:腺性唇炎中最常见者,唇部可见针头大小结节,中央凹陷,中心为扩张的腺导管,常有黏液从导管排出;唇红则因干燥而粘结成浅白色薄痂,唇部浸润性肥厚。
化脓型唇炎:唇部有溃疡、结痂,痂皮下有脓性分泌物,挤压唇部时,有脓性液体流出。根据化脓深浅可分浅表型和深部型,后者可使唇部形成严重瘢痕。
光化性唇炎
下唇唇红部为好发部位。其他阳光暴露的部位也容易受累及,如前额、颊部、耳部和前臂等处皮肤。肤色较白的患者以及农民、渔民等户外工作者好发。
急性光化性唇炎:表现为唇红黏膜广泛水肿、充血、红斑、脱屑、水疱和糜烂。病损部位灼热明显,伴有剧烈瘙痒。往往累及整个下唇,影响进食、说话,如有继发感染可出现脓性分泌物,结成脓痂,疼痛加重。
慢性光化性唇炎:初期患者无自觉症状,表现为下唇红黏膜干燥、脱屑。病程迁延可致唇部失去弹性,形成皱褶或皲裂,唇红部色素脱失,唇红缘界限消失。
唇红黏膜可出现白色斑块,表面粗糙,触诊如细砂纸感。该型病损是癌前状态,需要密切注意其鳞状细胞癌转化倾向,一旦发生癌变则较皮肤鳞状细胞癌有更高风险的侵袭性和扩散性。
病因
慢性唇炎
温度、化学、机械性等刺激导致唇黏膜细胞水肿,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血管扩张充血,黏膜上皮角化不全或呈过度角化,从而出现唇红干燥、脱屑、肿胀、渗出、结痂等。
肉芽肿性唇炎
可能对食物、牙科材料过敏或微生物感染等导致唇部出现肉芽肿病变,从而导致唇部肿胀。
腺性唇炎
唇部组织受到日光照射变应原或人为因素刺激,产生炎性反应,表现为唇部肿胀肥厚。
光化性唇炎
长期紫外线照射会导致唇黏膜细胞水肿、胶原纤维变性、细胞增生活跃、上皮异常增生等变化,从而出现唇部水肿、充血、红斑、脱屑、水疱和糜烂等表现。
治疗
慢性唇炎
避免一切外界刺激,纠正不良习惯,如舔唇、咬唇、撕痂等。结痂较多和糜烂者可用抗菌药水湿敷,然后涂擦抗生素类软膏或皮质激素类软膏。对于糜烂和湿疹型的可遵医嘱口服泼尼松。
肉芽肿性唇炎
以皮质激素类药物为主,如泼尼松口服或局部注射,辅助抗炎、抗过敏类药物,恢复唇部外形。抗感染药物可遵医嘱使用甲硝唑,去除牙源性感染及与牙有关的病灶。
腺性唇炎
要注意去除局部刺激因素。如洁牙、治疗患牙等。局部注射泼尼松龙混悬液等皮质激素制剂。对化脓性损害可以给予大量的抗生素治疗,如青霉素类、先锋霉素类等,同时口服激素。
光化性唇炎
本病与长期日光照射有关,因此应注意避光,同时警惕癌变风险,尽早诊断并采取治疗措施。怀疑癌变或已经癌变患者应尽快手术,但应注意对唇红切除缘的修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