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症状
单纯疱疹
单纯疱疹分为原发性疱疹性口炎和复发性疱疹性口炎,原发性疱疹性口炎发病前常有与疱疹病患者接触史。经过4~7天的潜伏期后,出现发热、头痛、疲乏不适、全身肌肉疼痛、咽喉肿痛等急性症状,下颌下和颈上淋巴结肿大、触痛。患儿流涎、拒食、烦躁不安。经过1~2天后,口腔黏膜、附着龈和龈缘广泛充血水肿。口腔黏膜出现成簇小水疱,似针头大小,特别是邻近乳磨牙(成人是前磨牙)的上腭和龈缘处更明显。水疱疱壁薄、透明,易溃破,形成浅表溃疡。原发性疱疹感染愈合后,不管其病损的程度如何,有30%~50%的病例可能发生复发性损害。一般复发感染的部位在口唇附近,故又称为复发性唇疱疹。
带状疱疹
本病多发于春秋季节,发生前可有发热、倦怠、全身不适、食欲减退等前驱症状。患侧皮肤有烧灼感及神经性疼痛,疼痛程度不一。亦可无前驱症状,直接出现疱疹。疱疹与疼痛可沿神经分布发生,开始发病时皮肤可见不规则红斑,继而出现密集成簇的疱疹,呈粟粒大小的透明小水疱,疱壁紧张,周围有红晕。
手足口病
本病多发于儿童,男女无明显差异,发病多无季节性,春季发病稍多。婴幼儿易患,潜伏期2~5天。全身症状轻微,可有低热、头痛、咳嗽、流涕、食欲不佳等症状。初期表现为口腔颊、龈、硬腭、舌部、唇和咽部黏膜出现疼痛性小水疱,周围绕以红晕。
病因
单纯疱疹是由于感染单纯疱疹病毒导致。单纯疱疹病毒属于脱氧核糖核酸(DNA)病毒中的小疱疹病毒,含有病毒的遗传信息,具有复杂特征。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致,病毒可通过唾液飞沫或皮肤接触而进入人体。
手足口病主要是由柯萨奇A16型病毒和肠道病毒71型引起的感染,亦可由柯萨奇A5、A10、B5、B2等所致。传染性很强,患者和隐性感染者均为传染源,飞沫经空气由呼吸道直接传播,亦可由消化道间接传播。
诊断
单纯疱疹通常根据临床表现特征以及实验室辅助检查进行诊断,可见疱疹基底涂片镜检,见有气球样变性细胞、多核巨细胞及核内包涵体等。病毒分离培养阳性。
带状疱疹根据临床病史和症状表现,疱疹成簇沿神经呈带状排列,单侧发生,疼痛剧烈等特点,易于作出诊断。带状疱疹症状比单纯疱疹病情要重,起疱疼痛明显,病损为单侧,溃疡比单纯疱疹的溃疡大。
手足口病发生具有特征性的部位及病损形态,根据发病季节、流行性及患儿易发等特点,即可确定诊断,必要时可进行病毒分离检查。
治疗
单纯疱疹
急性发作者应卧床休息,保持电解质平衡。发热者用退热剂,继发感染者用抗生素。局部治疗以防止继发感染为主,禁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软膏。常用药物有阿昔洛韦乳膏局部涂布,有渗出结痂者用生理盐水或硫酸锌液湿敷,金霉素甘油局部涂布等。
带状疱疹
以减少疼痛、缩短疗程、促进愈合为其治疗目的。可使用口服抗病毒药物,如阿昔洛韦、伐昔洛韦或泛昔洛韦。免疫增强治疗可选用转移因子、胸腺肽治疗。针对疼痛可用抗抑郁、抗惊厥类药物,如卡马西平。
手足口病
一般可用抗病毒药物,如可选用板蓝根等中药抗病毒治疗。严重者可酌情用阿昔洛韦、左旋咪唑、聚肌胞等药物。局部主要防止继发感染,可局部湿敷和外涂抗炎软膏。保持口腔卫生。对患者进行隔离,以免发生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