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症状
脖子上长小肉疙瘩可见于毛囊炎、丝状疣、软纤维瘤,可有不同的临床特征。
毛囊炎
皮损初起为红色毛囊性丘疹,数天内中央出现脓疱,周围有红晕,脓疱干涸或破溃后形成黄痂,痂脱落后一般不留瘢痕。
丝状疣
皮损为丝状突起的小肉粒,疣体细长突起伴顶端角化,与正常皮肤颜色一致,或者呈棕灰色,好发于颈、额、眼睑及腋下,可单个出现或者散在分布,一般无不适症状。
软纤维瘤
软纤维瘤俗称皮赘,皮损呈针尖至米粒大小,肉色或褐色赘生物,质地柔软,通过一个细的蒂样组织附着在皮肤表面,常见于颈部、腋下或腹股沟处。
病因
脖子上长小肉疙瘩可由人乳头瘤病毒感染(HPV)或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引起,偶可为表皮葡萄球菌、链球菌、假单胞菌属、大肠埃希菌等单独或混合感染。另外,部分患者发病可由微小皮肤损伤所引发的成纤维细胞反应性增生所致。
治疗
脖子上长小肉疙瘩多见于毛囊炎、丝状疣、软纤维瘤,确诊后应在医生指导下治疗。
毛囊炎:患者应注意皮肤清洁卫生、防止外伤及增强机体免疫力等。以外用药物治疗为主,早期疖未化脓者可外用鱼石脂软膏、碘酊,也可外用莫匹罗星软膏治疗。系统治疗可选用耐酶青霉素类、头孢类、大环内酯类或喹诺酮类抗生素,也可根据药敏试验选择抗生素治疗。
丝状疣:主要通过冷冻、激光、微波、高频电等物理方法进行治疗,不宜采用物理治疗的患者,可根据不同情况选择外用药物治疗,如氟尿嘧啶软膏、维A酸乳膏等。
软纤维瘤:首选手术治疗,宜早期切除。由于临床上与早期低恶性的纤维肉瘤不易鉴别,术后须进行病理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