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形态
正常鼻甲为独立呈水平卷曲状的薄骨,左右各一,可分为上鼻甲、中鼻甲、下鼻甲。鼻甲上的黏膜组织不厚,表面光滑,颜色淡红,未见组织结构异常。
位置
筛骨为脆弱的含气骨,位于两眶之间,额骨与蝶骨之间,上鼻甲起于筛骨而位于筛状板之下,中鼻甲起于筛骨,位于上颌窦开口之上。下鼻甲位于鼻腔外侧壁偏下方,附着于上颌骨内侧壁和腭骨垂直板的鼻甲嵴上,其上缘中部的泪突与泪骨连接,并与上颌骨额突后面的骨槽共同形成鼻泪管;其上缘后部的筛突连接中鼻道钩突的尾端,共同参与上颌窦自然口和鼻囟门的构成;其外侧面与鼻腔外侧壁及下鼻甲附着部共同形成下鼻道。
功能
上鼻甲起于筛骨而位于筛状板之下,小部分被覆嗅觉上皮,大部分呈黄色,几乎没有黏液腺或海绵状窦,不参与鼻腔的呼吸功能。中鼻甲起于筛骨,位于上颌窦开口之上,分泌黏液时,对鼻呼吸几乎没有作用。由于下鼻甲的范围及富含海绵状窦,故在调节鼻腔气道上起着重要作用,主要包括调整气流、调节吸入气体。
调整气流
下鼻甲是首先接触吸气时进入鼻腔气流的鼻甲。其流线型的结构可对气流进行初步整流及分配,并发挥阻力作用,控制气流总量,引导一部分气流进入下鼻道,同时使进入总道的气流更加平稳,平稳的气流是钩突区流体力学作用发挥的重要前提。
调节吸入气体
下鼻甲为鼻腔的一部分,发挥着呼吸功能,吸入的气体会首先经过下鼻甲,其会对气体进行加温、加湿、清洁,以减轻气体对呼吸道的危害,保证人体正常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