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症状
血胞刺部分人认为是虫咬皮炎,另一部分人认为是跖疣。
虫咬皮炎初期皮损为纺锤形鲜红色风团样损害,其中央常有小水疱,有的出现伪足。有的在水肿性红斑的基础上很快出现大疱,张力高,呈半球形,周围无红晕。经搔抓后表皮剥脱或水疱抓破形成结痂。皮疹逐渐消退,留有短暂浅褐色色素沉着。
跖疣为发生在足底的寻常疣。可发生于足底的任何部位,但以掌跖前部多见。皮损初起为细小发亮的丘疹,渐增至黄豆大小或更大,因受压而形成淡黄或褐黄色胼胝样斑块或扁平丘疹,表面粗糙,界限清楚,边缘绕以稍高的角质环。
原因
虫咬皮炎的发生与昆虫叮咬有关,常见的如跳蚤、虱子、螨、蚊、臭虫、蠓虫等叮咬后发生的一种过敏反应,以春、夏、秋季多见。而跖疣是由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皮肤黏膜所引起。
治疗
虫咬皮炎以对症和抗过敏治疗为主,可给予服用抗组胺制剂、维生素C等,局部外用止痒洗剂,也可使用糖皮质激素霜剂。若有继发感染时可外用含有抗菌药物的止痒洗剂,必要时口服抗生素。
跖疣主要采用物理治疗和外用药物治疗。冷冻、电灼、刮除和激光等都是有效的治疗方法。不宜采用物理治疗者可根据不同情况选择外用药物,常用的有维A酸乳膏、氟尿嘧啶乳膏等。或者将平阳霉素用普鲁卡因稀释于疣体根部注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