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症状
腹股沟斜疝
腹股沟斜疝肿块起初较小,通过内环进入腹股沟管,伴有轻微坠胀感。女孩腹股沟疝多以卵巢脱出较多,常可摸到似拇指大、较硬且多伴有压痛的肿块。肿块常在站立、行走、咳嗽或劳动时出现,多呈带蒂柄的梨形,疝囊可降至大阴唇。
脐疝
小儿脐疝多属易复性,临床上表现为啼哭时脐疝脱出,呈半球状,安静时肿块消失。疝囊颈一般不大,但极少发生嵌顿和绞窄,一般无任何不适。有时,小儿脐疝覆盖组织可以穿破,尤其是在受到外伤后。
病因
腹股沟斜疝
腹股沟斜疝与先天性解剖异常和后天性腹壁薄弱或缺损有关,腹腔内容物可进入疝囊,形成突出体表的肿块。
脐疝
脐疝的发生是由于胚胎期的脐环未闭合所致,脐环则是由体腔囊闭塞后脐带脱落形成。当女宝宝腹腔内压力升高,如呕吐、咳嗽、腹泻、便秘等,可诱发疝气,使疝囊突出于体表,形成肿物。
治疗
腹股沟斜疝
若女宝宝年龄在1岁以下,没有不适,可进行保守治疗,防止疝内容物突出,有自愈的可能。若女宝宝有慢性咳嗽、排尿困难、严重便秘、腹水等腹内压力增高情况,可进行传统的疝修补术、经腹腔镜疝修补术等手术方式治疗。如有嵌顿等不适,应及时处理,早期手术。
脐疝
随着生长发育,女宝宝多数在2岁内可随腹壁肌增强而自愈,不必手术治疗。如果女宝宝已过2岁,脐疝仍未自愈,则应进行脐疝手术修补患处。如果脐疝过大或有嵌顿情况,也应早期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