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症状
皮肤症状
多见于过敏体质患者,起病较急,表现为身体暴露部位的红斑,其上有丘疹和丘疱疹,严重时红肿明显出现水疱和大疱。
长期接触甲醛溶液可出现皮肤发红、干燥、皱缩、僵硬、指甲软化、甲床疼痛、各种皮疹,可表现为皮肤红疹、皮肤变色甚至坏死等。特别敏感者除暴露处皮肤外,阴囊、阴唇也可发生皮炎。可出现全身症状,如头痛、食欲不振、乏力、失眠等症状。
全身症状
吸入甲醛蒸气,双眼和呼吸道出现灼痛、流泪、气促、鼻酸、喷嚏、呛咳、声门水肿、窒息感,并可引起头痛、气管炎、肺炎等。吸入高浓度甲醛蒸气,可发生喉水肿或喉痉挛、支气管痉挛。过敏病人可发生面部水肿、支气管哮喘等。
病因
甲醛主要通过呼吸道、皮肤黏膜及消化道吸收进入人体。其可作为一种半抗原,可与体内蛋白质结合并激活T淋巴细胞,当再次接触时可引起超敏反应,表现为变应性接触皮炎,也可诱发支气管哮喘。
诊断
本病根据发病前的接触史和典型临床表现,不难诊断,同时远离相关的甲醛物质后,皮损很快消退,也可提示本病,此外斑贴试验可帮助诊断。
治疗
过敏患者可给予抗组胺药治疗,严重过敏反应需给予肾上腺皮质激素,如氢化可的松、地塞米松等,可有效防止喉水肿、肺水肿。皮肤被污染后,用清水冲洗,再以肥皂水或2%碳酸氢钠液冲洗干净。吸入中毒者立即移至新鲜空气处,给淡氨气吸入,必要时给氧。
并配合对症支持治疗,合理氧疗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支气管解痉剂;喉水肿严重者可行气管切开术。静滴10%葡萄糖液及生理盐水,保护肝肾功能及促进毒物排泄。防治休克,及时处理肺水肿前驱症状及呼吸抑制状态。避免应用磺胺药物以防在肾小管内形成不溶性甲酸盐而致尿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