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症状
下眼睑可反映循环系统的情况,正常情况下应为白粉色,若下眼睑是白色,便是典型的贫血征兆。皮肤黏膜苍白是贫血最常见的体征。判断皮肤苍白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人种肤色、皮肤色素沉着的深浅和性质、皮肤血管的扩张程度以及皮下组织液体含量和性质等。黏膜颜色的改变较为可靠,如睑结膜、口唇和甲床。
病因
贫血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实体,而是继发于多种疾病的临床综合征,其发病机制可概括为红细胞生成不足或减少、细胞破坏过多和失血三类。贫血的临床表现是机体对贫血失代偿的结果。贫血时,血管发生选择性收缩,血流出现再分布,使更多的血液流向关键器官或部位,就会出现下眼睑呈白色的症状。
治疗
病因治疗是贫血治疗的基础和关键,所有贫血都应该在查明病因的基础上进行治疗。
如缺铁性贫血、维生素B1或叶酸缺乏导致的巨幼细胞性贫血可补充相应的造血元素;免疫抑制剂适用于发病机制与免疫有关的贫血。此外,若慢性贫血血红蛋白低于60g/L和急性失血超过总容量的30%,可进行对症支持治疗,即评估适应证后进行输血。